第676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十八)
“哗啦~哗啦……”
阮维武看着远远的港口处不断往来的船只,心下赞叹!
这旧港果然比安南的阳京货殖更盛,看到了几艘一样挂着商号旗的巨舰阮维武不由得愕然。
那上面的字他认得,此时的安南虽然有自己的“喃文字”。
可勋贵文宦们都是要认识汉字的,否则的话会被鄙夷成文盲。
这点的话,高丽国亦相似。
他们后来自吹成“世界顶级文字”的棒子文字,其实就相当于注音而已。
所以一直以来,他们的高层贵族都是要学习汉字的。
倒是他们曾经玩过一出彻底废除汉字,然后很快的发现那些注音读不出来啊!
就比如“真·甄”、“轩·萱”、“话·桦”……如果只有读音没有字的话那怎么读?!
于是曾经废除汉字的棒子,后来灰溜溜的又把汉字的学习增补进了课程里。
而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几乎所有的高丽人定下名字的时候就有汉字书写方式。
比如有位高丽明星,一度曾被华夏媒体方译作“李俊基”。
后来他到华夏活动亲自更正,他的名字汉字写法是“李准基”。
并说明高丽人在确定名字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有自己的汉字写法。
“这些商船都是明国货殖会的,您看那艘——”
边上的占婆带路党见状,赶紧解释道:“那是簪缨货殖会的,两千料!”
听得这话,阮维武两眼放光!
“能拿下么?!”
说实在话,这真不能怪阮维武。
安南就一小国,没有也支撑不起太大、太强的造船工业。
尽管他们有不少的好木材,可没工匠玩个锤子。
大明完全不一样,从沿海一直到金陵一大摞大大小小的私人造船厂就不说了。
就举三大造船厂:龙江、清江、卫河,这三者为例。
龙江造船厂占地就有八千余亩、工匠数千人,仅《成祖实录》载永乐12年间造海船两千七百余艘。
清河造船厂鼎盛时期则有八十余分厂、占地沿河长达二十余里,常有匠户五千余、年造六百余艘船!
即便是最小的卫河造船厂亦有十八分厂、工匠两千余人,年造海船、漕船七十余艘。
这等规模哪怕是砍半放在安南,估计安南王也得搓着胸口赶紧喊关门。
没辙啊!国力就摆在那里,这银子烧不起啊!
即便是咬牙去烧,他们也寻不着这么多工匠来造船啊。
所以阮维武才看着这些两千料的大海船流口水,便见他搓着牙花拍着来人肩膀道。
“这些明国的海船归老夫了!莫要伤着,回头全填入我安南水师中去!”
于阮维武来说,这不亚于后世的安南国看到了美利坚的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
那是羡慕的不要不要滴啊,哪怕不是顶级的核动力航母。
可总比他安南水师,那可怜巴巴的千料战船强罢?!
卧槽尼玛!狗日的明国,连个商船都比老子的座船强!该死的狗大户!
来人赶紧点头抱拳称是,没一会儿他便在甲板上对着对面打出了旗。
然后低声对着阮维武道:“将军,一会儿别露出铠甲。”
“您的亲兵可以带刀,但其他人得装作船员不能带刀上岸……”
这点阮维武倒是觉着能理解,他装的是东家、掌柜的。
身边的汉子是护院,带刀自然是正常的。
可船员也带着刀子上岸,这不引人注目才怪。
本来就是风声鹤唳的时候,如果一支商队都带着刀上岸必然会引起注意。
“且放心!老夫晓得!”
说着,阮维武招手让几个亲兵过来低声用安南话吩咐了几句。
随后便有人乘着小船,将命令传到了其他船上去。
说起来安南人这水师也算是挺……磕碜的。
连阮维武这位主帅的座舰都只有一千料,可想而知其他战船是个啥情况。
八百料、五百料的拢共算下来也才十来艘,余下多是四百料、三百料、二百料的小船。
虽然号称是水师,但说白了也就比曾经的倭寇、海盗那战船强点儿。
这回冒充商船,阮维武本来还觉着带着旗舰来是不是不好。
哪怕来人说没有问题,沿途他还是略有忐忑。
如今看人家明国的商家海船都两千料,他瞬间知道自己真相多了。
他这一千料的船、还有身后那些几百料的,在这里真的不起眼……
“将军且稍待!”
占婆王的人拱手后跳下了小船,很快的到来岸边吩咐了一通。
随即码头上便换上了一批人手,阮维武心里暗自点头。
看来这占婆王还是有点儿能耐的,至少在码头这边掌控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