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远道而来欧罗巴,老骥伏枥钱公公(上)(第2/4页)
如今更是已经有了身子,张嫣然作为师嫂亲自为她诊视、开了安胎方子。
老李如今觉着,自己人生圆满了。
这还求啥啊。
连弘治皇帝最近以新规,分配给内阁阁老们一人一栋的小庄园老李都觉着受之有愧。
但考虑到了自家儿孙们以后在京师的落脚之处,老李还是愧受了。
“不知西涯公可否引荐一番?!”
却见杨一清犹豫了一番,苦笑着拱手叹气。
李东阳哈哈一笑,摆手道:“这有何难?!休沐时,老夫便与邃庵到那玉螭虎的草庐探访一番!”
他说这话是有底气的,毕竟交道打的比较多。
老李也清楚,那位玉螭虎只要别太摆架子他是很好相处的一个人。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这次拜访是成不了的了。
“小公爷!小公爷!成了!!”
自从平叛回来已有数月,张小公爷没想到第一批正式来拜访自己的竟然是老钱能的人。
夷州考中举人,被破格任用的几人激动无比的亲自扛着口袋找来。
当他们在张小公爷面前打开的时候,张小公爷也激动了!
谜语、土豆!
“钱公,果然种出来了?!”
为首的那名长髯照磨抹着眼角,声音不住的发颤。
“终究未负恩师所托!家父与钱公日夜忧心操劳,总算是种出来了!”
拿起一枚枚的土豆,张小公爷手都在颤抖。
粮食啊!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命!
粮食,他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一旦国家出现了粮食的危机,即便是如何盛世亦不过空中楼阁。
后世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多数的改朝换代都与气候骤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哈佛中国史5:元与明》,里面就有这样的记述:
“我不由得想到应该把元明两朝的政治运势与其气候变化对照看看:
忽必烈汗迁都北京正值小冰河期的开始;1366年,元期衰亡,处于小冰河期第一个阶段的极寒期。
1644年,明朝灭亡,正值这400年历史上记载的最漫长的严寒期的尾声。
气温当然不是解释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唯一因素,但任何解释肯定绕不过它。”
甚至再往前推至唐朝,盛唐最终衰落的原因很多。
而其中压死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黄巢之乱。
在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食不果腹之下百姓还需缴租税、服差役。
百姓走投无路,他们又能选择什么?!
乾符二875年,黄巢在山东菏泽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因为大旱灾,官逼民反直接导致了唐的覆灭。
黄巢义军攻占长安,后黄巢败亡,朱温篡唐建梁。
粮食,便是一国之根。
这一枚枚的土豆、一粒粒的玉米,一旦推广开来那么将可以救下无数条性命!
“这或许,是我来到这个时代……能够留下最好的礼物。”
妙安与足利鹤,第一次从自己的夫君眼中看到了一丝的雾气。
“子安辛苦!”
这是夷州孟冰,字子安。
乃夷州学子之首,张小公爷曾破例将其纳入门墙以示对夷州之敬重。
玉螭虎门下这一招牌,如今在仕林中可莫要太过响亮。
那真是走出去,都比别人傲气几分。
孟子安也争气,乃是夷州举人中第一个考出进士的。
如今在庠序教谕部任职,来年将外派徽州府。
他的目标不是留在京师,而是将来回夷州任职、主掌教化。
好让夷州能多考出些许学子,光大夷州教化。
“何敢言苦!恩师对夷州之情,学生等铭感五内!”
孟子安虽然年龄比玉螭虎大,可这句“恩师”叫的是情真意切。
若无恩师当年力举钱公前往夷州,他们这些人还在刀耕火种哪里有如今兴旺?!
更别说还能就学,考出夷州来这京师为官进学了。
“这些粮食亩产如何?!如今收获了多少?!”
孟子安擦了擦眼角,恭敬的作揖道。
“与海因里希将军所言一致!亩产甚至更多,如今收获后便在统计……”
“夷州湿热,怕土豆发芽而民惜偷食。钱公如今让家父等与他们说,土豆生芽则有毒……”
孟子安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已,林林总总的把自己所知全都说了一遍。
“走!随我入宫,见陛下!”
张小公爷深深的吐出一口气,他决定要做一件大事!
用这件大事,酬谢老钱能的功绩。
亦是用这件大事,去激励后辈。
很快的,一行人穿过京师来到了皇宫中。
内阁刚刚下职三位阁老被紧急召见,在他们匆匆入宫的同时竟然还看到了元老院几位元老的车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