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遥入京师使节团,冠绝群艳索非亚(四)

“嘶~~~”

这段时间男性贵族们的大明官话,学的是很渣渣。

可这些贵族女子们却爆发了极大的热情,主要是她们想亲自与玉螭虎沟通。

更重要的是,海因里希曾经说过。

想要了解到玉螭虎诗词中的美,就必须要了解大明的文化。

千年的底蕴,每一个词和词语组合的寓意。

到了晚间,海因里希让嬷嬷们带着女眷去沐浴。

主要是怕她们闹不懂,大明的沐浴是怎么来的。

男的则是一股脑全送到大浴场里去,哗啦啦一群人在里面沐浴更衣。

好在欧罗巴众人也都是疲惫不堪,一番洗浴后便匆匆睡去。

第二天一早,海因里希带着他们先着便服在爪哇城里逛着。

此时的爪哇城早已经扩建了好几次了,那低矮的城墙早被拆了个干净。

皇宫处院墙高深,大街上却规划妥当。

这里几乎是全仿造大明的样式,设计了排水系统。

这点在多雨的爪哇,显得非常的重要。

行走到爪哇国都的街头,看着满眼皆大明风格的厅堂楼阁。

这些个欧罗巴贵族们不由得啧啧称奇,大家都跟海因里希兑换了大明的金银币。

手上有了余钱,自然是得买上一番了。

那些个精绣的丝绸袍子,尽管一件下来得好几个金币。

可想想这些袍子在欧罗巴,那特么有钱你也买不着啊!

还不赶紧趁着这个机会,给买几件回去?!

精锻的铠甲,虽然表明说比大明的制式铠甲要稍微弱一些。

可这些欧罗巴贵族哪怕是个纨绔子弟,也是有一定眼光的。

一上手抓上一把,就知道这些甲胄的好处了。

内衬御寒保暖,且弹头不易穿透。

虽然是厚重了些,但制式与欧罗巴全副铠甲相比依旧稍显轻便。

刀砍之下甲叶及内衬形成缓冲,即便是挨了重武器活命几率也增加了不少。

实在是居家砍人,防自己被人砍的利器啊!

还有那些精雕细琢的玉佩,尤其是大师工的。

即便是不懂得大明的文化,但在美这一途上人的感觉是共通的。

随行的侍者们小声的给他们解释,还顺带帮他们砍价。

这乐的这些欧罗巴贵族们见牙不见眼,觉着自己占了大便宜。

确实买那么多,各商户给的价格也不高。

然而一次性出了这么多货,大家的利润也很可观啊!

虽然这些个蛮夷长得跟罗刹鬼似的,但实实在在掏钱就好。

男性们在疯狂的购物,而那些个从天性上就比男性购物欲更为疯狂的女性自不必说了。

簪缨饰坊里的那些个名匠大师手笔,哪个不是精致的让人目眩神迷?!

更别说那些瞄着金线丝绣的礼服,那简直不要比欧罗巴的礼服华丽太多了!

很多人并不知道,历史上欧罗巴曾一度掀起“华夏热”。

在16世纪法兰西已经能够生产少部分的丝绸了,然而其质量与花样根本无法与华夏的丝绸相比。

那时节,为了让自己的丝绸好卖。

他们常常在自己的产品上,大量的添加华夏元素。

龙、凤、花、鸟……等等,甚至还标识“大明造”来方便销售。

直白的说,就是造假。

而欧罗巴的丝织厂的丝绸画师们,手里都还有一本《中国图谱》作为模仿的蓝本。

即便是荷兰人后来能制造瓷器了,依旧绘上龙凤、鹦鹉、仕女、宝塔、亭榭、夜宴、采茶女……

甚至着中国官服的人物等等,以山寨大明瓷器。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就曾说过,女王本人爱好穿华夏服装,屋里充满了华夏元素。

而当时华夏元素的影响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呢?!

1775年,伏尔泰以赵氏孤儿为原本而编著的五幕悲剧《中国孤儿》在巴黎首演。

盛况空前,当日票房收入达到平时的4、5倍!

“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

“会惊讶地发现华夏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

这是法兰西学者,维吉尔·比诺的描述。

而此时,大明携国力茂盛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接触之下更是发现,大明从礼仪到饮食那简直比他们高出了维度的差距。

这时节,华夏几乎就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索非亚毫不犹豫的用二十枚大明金币,买下了一套金丝绣孔雀图玄色袍。

坊内有试衣间,而眼毒的女侍者则是乖巧的帮她砍价后。

还帮她把内衬、饰品等一应挑全,再全部换上。

当这位艳冠欧罗巴的公主再次出现的时候,所有人不由得“嘶嘶嘶~”的倒吸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