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汽笛声声
正统五十二年,暮春时节。
无数京营士卒进入了京师维持秩序。
朱祁镇告庙之后,在锦衣卫,金吾卫等中军依仗护卫之下,已经京营之中挑选出来的三个营的骑兵护卫之下,浩浩荡荡洋洋洒洒的有数万之多。整个北京东站都被封锁的严严实实的。
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朱祁镇来到这个北京东站,有一种幻灭的感觉。
朱祁镇不知道历史上北京火车站是怎么发展的,但是在这里历史上,就选定了这里。
因为大明第一条铁路就是遵化到北京,而且是货运,更多是运输铁料到北京各工厂之中,加工成火炮兵器乃至各种各样的铁料。而铁路到了北京城下之后,最后并没有撼动北京城墙,选择放在北京城外。
也就是北京东站。
前文说过少府火器厂要利用永定河的水流,就放在北京之南。所以这一条铁路一个延伸线就是到北京城南,这一条路而今已经准备延伸向保定,真定一线,未来或许就是大明陆路南下的正途了。
不过,而今北京联系南方最大的铁路还是京徐线。
就是从北京到天津,然后沿着运河南下,一直到了徐州,甚至徐州往南还有一段路程,但是并没有到淮安。
无他,就是因为淮河问题。
淮河治理的问题不解决,驰道通过还好一点,毕竟驰道比起铁路要简便多了。而铁路的要求就更严苛了。
如果淮河并没有在治理,或许可以凑活一下通过,但是而今淮河治理工程已经展开了,于是工部汇集上下商议过,建议这一条铁路暂且搁浅。转向西北。
毕竟西北需要铁路要比东南强太多了,而这些多年的大明铁路修建多在西北,只是西北修建铁路的工程难度,实在是他们想象不到的事情,于是铁路修建屡屡搁浅,进度缓慢,而今还没有进入兰州。
但是即便如此,也给朝廷带来极大的便利,缓解了西北百姓的苦难。
这一起朱祁镇都是知道的。
甚至他是主要的推动着。
他也不是第一次来这里。
但是此刻在这里,他依然有一种历史错位的幻灭感。
之前的铁路是没有客运经营的。
全部是官府的货物运输,即便是有些达官显贵要用铁路,也不过是在货运火车之后,增加一个车厢而已。也算是完成朝廷的任务,不算是专门的客运。
不过,铁路实在太费钱了。
甚至可以说,朝廷的财政富裕,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西北铁路太难修了。毕竟这个时代的蒸汽机的动力相当有限,太过陡峭的坡度,火车就是上不去,在西北山区之中修铁路,只能靠人慢慢的磨,即便是有钱也加快不了工程。
如果不是铁路修建不顺利的话。朝廷的钱未必能留得住。
即便如此,修建铁路的经费,想要让内阁同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倒不是内阁完全不同意,其实修建铁路,内阁成员大体是同意的,也都明白这对大明的好处。只是花钱太厉害了。不得不慎重权衡一二。
而铁路部门就要想办法搞钱。
丘浚也有意推进,对驿站一些弊政的改革。
驿站对当地百姓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其中情况,前文也有介绍,在此也不说了。
丘浚就有意用驰道与铁路代替传统的驿道,直接令将以报效车票的方式,代替之前驿站的耗费。
客运就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
即便如此,这客运的班次与路线只有一条。无非是从北京到徐州而已。
当然了,今日却取消了所有运输任务,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
此刻北京东站静悄悄的。站满了一排排的好像是柱子一样的士卒。其实这个车站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建筑。不过是一靠近铁轨的地方,有一排排棚子而已,甚至连站台都没有建立,上火车的时候,却是要用梯子。
而车厢在朱祁镇眼中更是原始多了。
车头就不用说了,比之前的蒸汽机改进了很多,朱祁镇绕着看了一圈。
“陛下。”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到了朱祁镇的耳朵之中。
朱祁镇转头看过去,却是贝琳被两个弟子搀扶着,手中也有一个拐杖,这才颤颤巍巍站立住了。
贝琳的年龄比朱祁镇大十几岁,而今八旬开外,早就不从事一线的研究了,只是他自从跟随吴与弼学习之后,他是真正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一心一意的投入科学之中,不过,成为科学家是有天分的。
贝琳一辈子的精力,就投入蒸汽机之中,在其他方面却没有什么成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贝琳被成为中国第一个工程师更适合一点。
朱祁镇说道:“贝卿何须如此,朕不是说到遵化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