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史官的正确打开方式

突然之间,马彪觉得自己好像来错了地方。

太史令那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放在先前,那就是六百石的官员。

放在现在,他是从四品的官员。

官职虽然不算高,手中也没有什么实权,但每一个人都不敢轻易的得罪太史令。

用文人的话来说,那就是嘴在我的身上,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但是放在太史令身上,那就是笔在我手上,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什么胜利者了。

于是乎,两年前王不饿亲自下令,除太史局以外,任何人不得翻阅,打听,篡改史书。

太史局记成什么样子,那就是什么样子的。

同时为了防止太史局的人乱搞,皇帝又设置了一个官职,叫太史监察御史。

官阶正六品,人员十名,直接由皇帝负责,他们的职责就是蹲在太史局去翻阅那些史书,挑出那些带有明显主观意念的记载。

太史监察御史人员每两年轮换一次,让人员可以流动起来,防止舞弊作案。

虽然依旧不能保证百分百的中正,但这种制度已经是最好的了。

而皇帝以身作则,连自己都不去翻阅那些记载的史书,也不去询问太史监察御史们记载的内容,如此一来,下面的大臣们谁又敢去冒这个风险?

所以,他们若是想要让自己记载的好看一些,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前跟人打好关系。

然而,只是听说,从未见过面,马彪今日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太史令竟然是这样一个人。

自己不过是如实的说出了这些年的经历罢了,心计不是没有,但完全都用在了如何削弱匈奴上面。

但是在太史令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高瞻远瞩的代表,每一步走的都精彩绝伦,让人拍案叫绝。

好吧,文化人就是文化人,这看待事情的角度和说话的方式就是不一样。

虽然心里面有些方,但听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毕竟,能够载入史册就已经足够幸运的了,但既然都走到了这一步,谁又不希望关于自己的记载,能够更好看一些,更传奇一些呢?

“太史令,您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马彪有些不好意思的问着,人家这么给自己面子,自己总不能让人不满意不是?

“嗯,让老夫好好的想一想!”司马欣捋着胡子微微闭上了眼睛。

马彪这边倒是好说,今天他已经讲的很详细了,即便接下来自己还有什么疑惑也不要紧。

接下来马彪肯定是要跟着队伍一起回洛阳的,这一路上少说也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能让自己来了解这些细节。

既然如此,那倒不如了解一下其他的方面?

对!

就了解其他的方面!

“你详细的讲一讲匈奴吧,从他的体制,君主,势力,一些主要关系,作战方式,生活习惯等等。”司马欣眼中冒着精光的问着。

匈奴跟西域的问题是一样的,他们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根本没办法记载自己的一些文化传承。

虽然他们压根就没有什么文化,看起来就跟一群野蛮人似的。

但是这个事儿绝对不能这么看待。

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的野蛮人,跟诸夏打了几百年的时间?

虽然诸夏也算是赢多输少,但终究有这几百年在这呢,说出去也不好听不是?

既然前面的已经找不到了,那就索性不找了,就从现在知道的开始记载。

根据诸夏先秦的记载来看,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大汉是动兵最多的政权。

虽然最终是大汉消灭的他们,但是你动用的兵力也是最多的。

先辈们随随便便都能把敌人打跑,到你这就得动用几倍的兵力,这不是显的你很无能嘛?

所以,司马欣觉得还是顺便给匈奴列一个传比较好。

这样可以让后人们详细的了解一下匈奴的各个方面,了解他们的真正实力。

总之,就是在自己的笔下,匈奴一点也不弱,他也不能弱,不然大汉岂不是更弱?

在这一点,司马欣还是比较理智的。

不像某些人一样,总是喜欢把敌人刻画的很弱很菜鸡,随便一个都是神枪手,上去啪啪啪的,一颗子弹一个敌人,不大会儿的功夫就满地的敌人尸体了。

而帝王的形象是怎么来的?

靠的不是口口相传,口口相传最多也就能传个一二百年的时间,而且到了这时候也已经很模糊了,不再具备什么可靠性。

而后世对于一个朝代,一个人的了解,看的就是这些出自官方,或者被官方认可的正经史书。

所以,一个好的史官有多重要,现在能体会到了吧?

司马欣在这方面的觉悟还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