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一个都不能少
陈家老两口住进女儿家后,陈凤霞就是不看报纸电视不听广播,都能时刻掌握一手水位信息。
什么江海站的水位又涨了,已经超过十米了。什么洪峰即将到来,做好抗灾准备。
老头老太太一时间哀叹家里的几亩地要完蛋了。早知道这样,今年收了小麦后还不如不种水稻。这下种了也白种,天都要冲垮了。
一时间,他俩又庆幸得亏来了江海,定居在了上元县。要是还留在老家的话,他们本来想留在老家养王八的。现在王八紧俏,一斤能卖一百多靠两百块呢。
要是碰上大洪水,那投到王八塘里的钱不就打了水漂了嚒。
听得一旁的陈凤霞只想翻白眼。上辈子,他俩也没去上元县城,不也照样没有养王八。可见这挣钱的买卖当是与他们没缘分。
郑骁可没兴趣听外公外婆念王八经,就眼睛盯着墙上的挂钟,大声宣布:“要出门,该出门逛了。”
他看到了,最短那根针指向7。他吃过早饭了,那七点钟就可以出门。
外婆盯着窗户外,迟疑道:“要下雨哟。”
郑骁已经迫不及待地换鞋子,然后伸手拉鞋最下面的抽屉:“打伞。”
蔚蔚也跟着换鞋,附和哥哥的话:“打伞不淋雨。”
小三儿还不会说话,这孩子现在走路也跌跌撞撞,得摸着墙根才能走起来,却晓得出门好玩,直接顺着鞋柜抱住了小二姐的胳膊,抬起了脑袋,嘴里发出“噢噢”的声音,急切得不行。
郑明明趁机说外公外婆:“要带小表弟出门的,教授奶奶不是说了嚒。小孩子就跟小树苗一样,成天不晒太阳永远长不好。”
老人永远不是小孩的对手,尤其是这些孩子合起伙来时。
陈大爹嘴里抱怨着:“都玩野了心。”,到底还是推出了婴儿车。
这车还是高桂芳买的。陈家人不让她看孩子,怕她再发疯,却没拦着她给小孩买东西,显然不担心疯狂的病毒会沾在用的东西上传染给小孩。
只不过在上元县时,因为楼上,再者老人很少带小三儿出门,这婴儿车都没怎么派上过用场。倒是来了灯市口,他们每天都得推着小孩到处转转。
郑明明看着前面弟弟妹妹围在外公外婆旁的身影,庆幸地捂着胸口,小声跟妈妈说话:“幸亏有外公外婆在,不然弟弟肯定要跟去看房展啦。”
他们放暑假前,学校给大家发了安全教育手册,里面浓墨重彩地标注着要警惕人贩子。
听说街上乞讨的那些断胳膊瘸腿的小孩,其实原本都不是残疾,而是被叫花头子强行打断的手脚,还欺骗大家的同情心搂钱。
哎,现实生活跟电视果然不一样。电视上的丐帮是好人,洪七公还教郭靖武功呢。不然哪儿来的郭大侠,又怎么会有守襄阳城呢。
现在社会到处是危险,房展中心那么多人,弟弟还是跟外公外婆在小区里逛逛,玩玩滑滑梯好了。
陈凤霞听女儿嘀嘀咕咕,下意识问了句:“你也不想带弟弟出去玩啊。”
“那当然。”郑明明不假思索,“外面坏人多。”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大孩子跟小小孩玩不到一块儿去。她带弟弟出门与其说是一起玩,不如讲她是在照应弟弟。
唯一能够让大家共同享受其中的是他们给弟弟梳小辫子,可弟弟头上能有几根毛呢。总不好给弟弟穿裙子玩吧。
陈凤霞笑着摸了摸女儿的脑袋,没说话。
看来无论对谁而言,带小孩都不是轻松活计。心甘情愿帮子女带下一代的老人,即便有亲情加成,同样不容易吧。
她招呼女儿:“走吧,再晚就迟了。”
上了本地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就是不一样,仓促上马的江海首届房交会都没怎么打广告,便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捧场。
苗姐作为市工会的编外人员,跟她丈夫一道组织大厂工会职工过来看房。
瞧见陈凤霞母女时,她先笑着递了瓶可乐给郑明明,夸奖了一句:“明明越长越高越长越漂亮了。”
郑明明礼貌地接过可乐,却没有立刻拧开瓶盖。
苗姐瞧了,在心中暗叹了口气。
到底不一样了。她还记得两年前头次见到这小丫头时,刚好单位发送清凉的物资。她随手拿了根绿豆冰棒递过去,这丫头整个人都亮了,还悄悄跑去找她妈,高兴地强调:“是绿豆的,有奶香味呢。”
现在,估计和路雪什么的,小姑娘都不稀奇了吧。
苗姐半真半假地跟陈凤霞抱怨:“你搞这么大的活动,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呢。我也好过来给你帮忙。”
陈凤霞脸上满是笑:“我哪敢打扰你啊,怎么样,你家公子出国手续办完了吧。”
苗姐松了口气的模样:“哎,可算是把这小兔崽子送上飞机了。过去先上语言学校,然后再申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