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接亲(第3/4页)
小卢点头附和:“山地种不了的,当地又没厂子,除非出去打工,否则真吃不上。”
他抬起头看这农家小院,轻声道:“这边交通是真不行,搬出去最好。”
像他们上元县的西山头,政府便规划好了整体搬迁。居民集体搬到县城来,西山头直接建设成风景区。
说发展旅游业挣钱是假的,一个地区想要依靠旅游业支撑起GDP基本不现实;之所以要这样做,一个是为了保护生态,另一个关键是人出来了,到了生存条件好的地方,人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陈凤霞摇头:“难。”
上元县能够如此大手笔,是因为上元县有钱啊。它工业发达,它足以吸纳这么多劳动力,它也有钱安置从山里搬出来的居民。
这里,大家情况都差不多,有钱的乡镇是少数。把这么多人都从山里迁出去,人该住哪儿?大家又靠什么吃喝?
周围有村民恭喜新娘的爹妈:“好哎,嫁到陆家庄了,以后妮子是不愁吃喝咯。女婿家的小楼好气派,我看到过的。”
还有人夸赞:“你女婿好体面哦,城里的大老板过来给他接新娘子。听说人家是特地为了参加婚礼才过来的呢。”
另外就有人反驳:“不是不是,人家是来订水果的。谢家庄的果树可挣钱了。”
反正不管怎样,这家的姑娘是嫁去了好地方咯。
郑明明好奇地问小谢:“姐姐,为什么这里不种果树呢?”
好像这里距离谢家庄也不算太远。
小谢摇头:“我也说不清楚,可能土不对吧。”
其实种果树哪有那么容易,就算条件合适,花几年的功夫不断投入等着果树有收成。那等待的日子并不好受。
陈凤霞眼睛扫过屋檐下挂着的干辣椒和院子角落里堆放的洋山芋,又问了句小谢:“这边还长什么东西吗?”
小谢看老板问得仔细,又想到她先前要收购村里晒出的菜干,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是她离开家乡已经有好几年,对嫂嫂娘家并不了解。
她不愿意放弃这个好机会,赶紧伸手招呼个十五六岁的姑娘:“秀秀,你来一下,我问你,你们村里都长什么啊。”
秀秀的地方口音相当重,陈凤霞不得不竖起耳朵捕捉,才能听明白她的话。
这里长的是粗粮,玉米、荞麦、洋芋、山芋就是他们的主食。
小谢感觉这些都没什么了不起,又不死心,就追着问:“还有呢,不一定是地里长的,你们还有什么东西能拿到集市上换钱?”
这回冥思苦想的人变成了秀秀,她迟疑着问:“野蜂蜜和木耳算不算?有时候我们弄到了也会拿上集市。”
小谢这才眉开眼笑,满怀期待地问陈凤霞:“老板,这行不行啊。”
可惜太少了哩,自己长出来的东西哪里比得上种出来的产量。
陈凤霞点头,笑道:“算,怎么不算。你们这边的村子都产这些吗?”
秀秀有些怕生,只敢眼睛看着小谢:“嗯。”
小谢已经开始乐观地进行规划:“每个村有这么多人家呢,有这么多村,积少成多,供销社肯定能收够了东西。到时候不怕没东西卖。”
陈凤霞摇头:“我是说荞麦、玉米碜还有山芋跟洋芋都能拿出去卖。”
像后两种,如果担心水分高不好贮存,完全可以跟他们当年生产队那会儿一样,直接晒成干。
“加工成土豆片还有山芋条,就方便多了。”
结果秀秀听了她的话着急起来,连比带划示意给客人看。他们这里的山芋跟旁处不一样,颜色不对。先前也有人要过来收,后面说不行,人家以为掺了色素,不愿意要。
陈凤霞一看晒好的山芋干,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结果秀秀放在水里一泡,她就乐了。
嘿,这不是紫薯嚒。
要,当然要了。要了干嘛?做健身餐啊。小院的健身套餐正受欢迎。他们还担心菜谱太单调,容易被抛弃,正想方设法增加菜品呢。
江海不种荞麦,陈凤霞都没怎么在市面上见过。紫薯倒是有,是普通山芋价格的三到四倍,一般人吃的不多。
陈凤霞算算距离,感觉其实时间安排得当的话,这边的紫薯其实三天内送到江海问题不大。就是运输工具和路线方面,由不得她来安排了。不过没事,健身餐也不一定非得是清蒸紫薯,变成粥。
她又开始脑洞大开,想到上辈子明明吃得五谷杂粮粥。小袋子装的,一袋就是两三个人的量,早上煮好了,明明能三顿饭全靠一小锅粥。
这个当然不行,但是可以好了五谷杂粮粥,让顾客买了之后就能直接下锅煮了吃啊。
她想得挺美的,连新娘子是叫骡车送到村口再换面包车去谢家庄这件事,她看在眼里都笑吟吟,连惊讶都不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