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爷爷奶奶入股吧(第3/4页)
郑国强也微笑着看陈文斌:“那今天我们就去农科院吧,韩教授这两天都在实验田。”
还说什么呢?车子兵分两路,连摇头的机会都没给陈文斌留下,高桂芳就将陈文斌和郑国强送到农科院门口了。
鉴于高老板也是忙到要死的角色,她自然不可能作陪,而是直接开车走人,只留下姐夫和小舅子的组合去找韩教授。
他们沿着田埂往前走,农科院的实验田里种植着大量蔬果等农作物,有的陈文斌认识,有的他干脆见都没见过。等穿到一大片水塘前,郑国强招呼前面蹲在池塘边上的人:“韩教授。”
那人回过头,叫陈文斌狠狠吃了一惊。乖乖,这要是没姐夫介绍,他都不敢相信。面前这人是教授吗?分明就是个老农民。看他粗糙宽大的手指头还有黧黑的面色,他甚至连教授标配的眼镜都没有呢。
倒是他旁边的年轻人瞧着文质彬彬,很有白面书生的意思。
韩教授点点头,见到他们来,完全不摆架子,还直接带人参观他的团队正在做的再生稻—小龙虾—泥鳅项目。
现在稻田里的水稻早收割完毕,就是漂浮着水草的大池塘。韩教授的研究生拿网朝水底下一捞,霍,立刻就有好两只小龙虾。
韩教授兴致勃勃地邀请:“待会儿吃饭叫你们尝尝,这个月份的小龙虾味道也不差哦。去年十一月份再生稻收割完了,我又加了批虾苗,囔,就是这些。现在还小,等到三四月份人家才下苗的时候,你拿这些上市卖,一个春天的小龙虾就赶得上人家养一年。大的龙虾卖完之后,小的你不要急着卖,当成种苗继续养。如此一来,你连买虾苗的钱都能省下,一年四季都能出小龙虾。”
郑国强都惊讶,一般小龙虾每年最多收两回,按照韩教授的方法,直接就翻倍了。
对于主动找上门来求合作的种田养殖户,韩教授相当大气,简直可以谈得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这养小龙虾不能随便给药,就跟人一样,药吃多了有耐药性,后面什么都得上大药贵药。像防治小龙虾生病,你得往田里放有益菌有益藻,这样才叫绿色产品,不会一检测,你小龙虾是药罐子。就是这种藻。这个东西不要你们钱,到时候,直接过来拿就行。”
他们沿着田埂往前走,再远处就能听到小鸭子嘎嘎叫的声音了。
韩教授精神矍铄,兴致盎然:“那边是再生稻—鳖—鸭项目,你们养出经验了,也可以在小龙虾田里放养鸭子的,这个对于增加小龙虾的活性跟肉质的美感都有帮助。但是不要放养太多。”
郑国强立刻朝陈文斌使眼色,示意他赶紧记下来。
陈文斌却满脸茫然,记?用什么记啊?他遥远的学生时代都没做笔记的习惯。
老郑同志无语,不敢再指望小舅子,赶紧自己拿出笔记本记下韩教授讲述的要点。
陈文斌一看这样不行,自己不是在人前就叫比下去了嚒。他急中生智,立刻拿出手机开始编写短信。嘿,电子笔记,是不是更牛掰?
结果旁边蹲在地上捡鸭蛋的老头却直接挥手,实力表示嫌弃:“你们甭听他的,乱七八糟。就说你这田里挖的这个沟,要怎么养小龙虾啊?再生稻,八月份割第一茬,你几月份就得放掉田里的水了?最晚也不能迟过六月份吧。水都放完了,小龙虾躲到哪里去?这么窄的沟,你有地方给小龙虾待着吗?你就是拿稻田里放鸭子那一套来管小龙虾的,根本不行。你得挖宽沟,让小龙虾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人家一开口,陈文斌就知道自己看走了眼,什么老农民啊,这分明也是教授级别的。
韩教授摆手:“不行,胡教授,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这样农田全都变成了水塘,那粮食产量就得不到保证了。”
“你废话!”胡教授一摆手,“种粮食能挣钱的话,人家心心念念养什么泥鳅小龙虾?”
韩教授还是坚持:“那也不行,得保证耕地面积的,不然粮食蔬菜长在哪里?”
胡教授直接“哎哟”,连连摇头:“我当是什么事呢,扎个竹筏漂在睡上面种菜好了。”
他伸手指着前方,招呼郑国强和陈文斌跟上,“走,带你们看看水面种菜。”
郑国强虽然是高中文化,但他爱看书,倒也了解些日常生活之外的事,此刻,他更是主动询问:“是葑田吗?”
所谓葑田就是架田,用木头做框子,周围和地步用泥土和水生植物封实了,上面种庄稼。因为随水漂流,自然就没有旱灾以及洪涝的风险。
郑国强年轻的时候读过一首诗:淤泥肥黑稻秧青,阔盖深流旋旋生。拟倩湖君书版籍,水仙今佃老农耕。
说的就是葑田生产的美景。
他当时还在海军当司务长呢,因为经常吃不到新鲜蔬菜,他超级向往在海上也能搞出一块葑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