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态

在谈论起明末之亡时,人们能够找到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就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南北本质上的分裂,可以说是贯穿明清的一条主线。

纵观历史,南北之间的经济从来都不是协调发展的,而是存在各自的巅峰时期,而经济的影响也会带动天下格局的变化。

在历史上,北方经济的巅峰时期是非常漫长的,可以说从秦汉之时一直到两宋相交之际,北方的经济对于南方都是持优势地位的,像早期南方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的情况下,连两湖都属于“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地方,因此那个时候的政权位置普遍靠北并没有问题。

可是等到了明清之时,南方已经开发得比较成熟了,无论是江南还是湖广都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财源地和粮源地,因此朱元璋早期便在应天登基称帝,将皇宫修建在了应天。

而朱棣之所以选择将京城搬到北京,也是由当时的战略环境所决定的。可是如果从经济角度来看,由于南北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南方需要持续向北方朝廷输血,才能保持北方政权的强大,无论是江南的银子还是两湖的米粮,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然而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特别是对于南方的士绅们而言,他们长期被迫向北方输血,本身是不情不愿的,发展到明末就变成了北方自个打自个的,南方自个玩自个的,没有办法捏成一个拳头,甚至当南方军队到了北方之后,还会出现很多矛盾问题。

就眼下的宁楚而言,南北之间的差异也在开始慢慢表现出来,就好比之前南方各大商会希望能够捐献银子,就为迟滞北方商贾进入总商会的事情——由小见大,如今倘若让东南士绅花钱,去供养西南的官吏,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愿意的。

因此,崔万采已经从根本上领会到了宁渝的想法,财政的问题必须要从全局来看,绝不能划分小团体,对士绅的收权也是必须要做的,否则他们将来迟早有一天,会像抛弃明廷一样抛弃宁楚。

宁渝微微点了点头,道:“这一次对士绅之事,便是由此一重考虑,否则将来只怕会重演明末之祸。”

至此,宁渝已经针对这件事的本质进行了全盘的解释,而这种通俗易懂的理论也很容易被大臣们所接受,毕竟这些已经完全摊开了,看得是一清二楚了。

只要统一了认知,事情就会好办许多,除非你本身就是宁楚的敌人。

宁渝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他不屑于再去玩传统的那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把戏了,干脆就摊开在台面上,反正宁楚的根基已经打下去了,有本事你就造反,咱们就当明面上的敌人。

首辅宁忠景沉吟了一番,低声道:“如此倒也不错,只是陛下也应该明白,后面可没那么简单,咱们不管是为了北伐,还是将来的大计,总要对天下人有个说法。”

这话说的,其实就是指让宁渝给士绅们一个下台的台阶,总不能真的在明面上把士绅往外面推——明面上有个说法,总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强。

宁渝微微一笑,却是想起了这次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沈家,倒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或许能将目前的士绅团体给分化一部分人出来,给天下人做个榜样。

“沈家这一次立下的功劳倒是不小,内阁准备怎么处置?”

首辅宁忠景能猜到皇帝的一部分心思,笑道:“沈家人心向朝廷,朝廷自然也不会亏待,准备让他们进入总商会当中,多多少少给些甜头。”

宁渝微微点头,“沈光烈跟宁罗远求过情,说让其长子入南京国立大学,朕觉得倒也不错,将来说不定也能成为大楚的栋梁之才。”

“是,陛下。”

宁忠景点了点头,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一个入学名额罢了,倒也没有多么珍贵,反倒是关于抓捕的那些人,怎么处理倒是让他有些头疼,便谨慎道:“回禀陛下,这次抓捕牵连甚广,大理寺怕是没办法全部审理……”

宁渝微微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像这种特殊案件,不可能走常规的流程,叹口气道:“已经死了够多的人了,朕也不欲再造杀戮。着有司处决其中为首者即可,余者遣往云贵之地,至于其家产抄没国库,所持有土地尽数归于官田。”

“是,陛下。”

宁忠景又想了想,遂低声问道:“那先前在午门斗殴的士子呢?当时也抓了几百人,现在都关在了南京监狱。”

宁渝险些把这些不成器的士子都给忘记了,如今经过了宁忠景的提醒,只得无奈道:“都放了吧……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关起来也是浪费粮食。”

……

烈日当空,热辣辣的阳光照在了南京监狱门口的台阶石面上,显得极为耀眼,摸上去也有些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