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辽东屯田策

宁楚君臣在煤山上祭祀崇祯皇帝的行为,在京城掀起了一股惊涛骇浪,因为这件事本质上透露出一点,那就是宁楚在对待清廷的问题上,不存在任何的缓和余地。

同时,这也意味着对汉奸和旗人的清算并没有真正结束,而京师百姓或多或少都跟八旗沾点关系,特别是很多人跟汉军旗之间本身就是不清不楚。

毕竟‘我大清’的奴才还是挺多的,他们在京师的影响力也相当大,虽然没有办法在明面上反抗宁楚,可是背后私底下的小动作不断,所谓身在大楚心在大清,他们还是能够盼望有一天,重新做回大清的奴才。

当大清的奴才好啊!平日里只要讨好了主子,自己也就变成了其他汉人的主子,特别是像内务府这种地方,更是有享不尽的好处,可是复汉军一来,这些都一去不复返,甚至还要被拉去挖石头。

因此,宁楚入住京师,只是在明面上成为了北方的主人,可是距离真正掌控直隶乃至于整个北方,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在煤山上的枪声响起之后,这些人就真正慌了神,他们开始想着各种办法撇清跟清廷存在的关系,像原本不想剪辫子的、还有那些用满洲名字的,如今都已经开始战战兢兢割去辫子,更改自己的姓名,还兴起了一股寻根风潮。

什么叫寻根?其实就是想办法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汉人,跟北面的鞑虏没有半分钱的关系。

在京师一片乱糟糟的时候,宁渝也召开了针对关外的会议,一连串的内阁官员以及复汉军高级军官列席会议,他们的神情都带着几分兴奋,很显然这一次针对关外的军事行动,将会彻底断绝八旗的幻想。

枢密使宁忠义依然是照例给大家介绍了目前的现状,他指着挂在墙上的舆图,轻声道:“八里桥之战结束后,山海关在大军配合下也很快拿下,如今禁卫师、第十五师、第十六师、第二十三师与第二十四师已经进驻锦州,等到三月份就可以直接攻盛京。”

宁渝微微点头,这些都是之前已经拟定的军事计划,实施得也非常顺利,因此倒也不用特别叮嘱什么,不过相对来说,关内关外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百姓的心里,对于辽东的认知始终存在着偏差。

在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一想起辽东,基本上都会认为那里是北方苦寒之地,比不得关内的沃土与宜人的气候,因此只有罪犯,才会往辽东方向发配,寻常的好老百姓是绝对不会去辽东那个荒凉之地。

可实际上呢?只要对于辽东稍微有一定认知的人,都会清楚那里是多么一片肥沃的土地,种下什么都能成活,而且存在大量的可开垦区域,可以说除了气候稍微冷一点,没有其他的任何问题。

按道理来说,对于汉人这么擅长种地的种族,辽东之地应该早就牢牢握在手里了,可是为什么从战国时期,直到大清这么久的时间里,都没有牢牢控制住呢?

原因很简单,汉人的选择太多,相对而言,辽东其寒冷的气候本身就限制了一些人前往辽东生存的决心,除非实在活不下去,否则是万万不能闯关东的。

可是如果在关外没有充足的汉人作为基础,那么宁楚想要彻底掌控辽东,很显然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或者说经略辽东,需要考验的也不仅仅只是军事水平。

宁渝望着众人轻声道:“征辽东,绝不仅仅只是在军事上打败八旗,如果不能在辽东建立成熟有效的统治,那么即便消灭一个八旗,将来也会再出现一个八旗。因此如何控制辽东,才是重中之重。”

崔万采微微点头,他很快就联想到了之前宁渝所说对辽东的移民之事,或许便是为今天的会议提前做的铺垫,只是一想起辽东方面的问题,就感觉有些头疼,上千年都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如今该怎么解决?

宁渝望着众人迷茫的神色,当下轻声道:“复辽之事事关重大,咱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军事方面,彻底击败八旗,并且占领辽东的战略基点,这个无需多议,其次就是要彻底毁灭八旗在辽东的基层政权,并夺其子民、田地。”

“这两点有什么区别吗?”众人听得有些迷茫,只得望向宁大皇帝解惑。

宁渝解释道:“辽东治理与关内治理截然不同,反倒与将来的青藏、蒙古之地的治理有些类似,像原先只是消灭对方的军队还不够,还需要彻底消灭他们的基层政权,包括原有的八旗制度一套,实行汉家王道,才能彻底掌控辽东。”

“因此仗要打,土地也要拿,人口也要进行换血,简单来说,就是将辽东原有的百姓都迁往内地,特别是那些旗人都要迁入关内,并打击消灭关外的野女真以及各部,从根基断绝八旗的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