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黄豆”长胡麻子啦

顺子倒也听话,就着樱子给他摆的造型煞有介事地叠手鞠躬,小小的身子穿着件簇新的石青缎掐牙棉背心,虎头虎脑坑着头撅着屁股,杜芊芊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再过三四年,安安也到了这个年纪,也能做个读书娃了。

“闺女,你这菜可怎么做的?教教大娘,说不得这几天你大嫂子靠这才能吃点饭。”张二娘仔细打量着桌上剩下的半碗,瞧着也就没几样东西,应该一学就会。

杜芊芊刚说了第一样,张二娘就犯了难,“等等,好闺女,这炒榅桲,是不是就是咱们村后山上长得那种像山里红的野果子?”

“是啊,就是眼下没有了,四五月份开花,九十月份结果。我这一秋摘了好些,等会儿我送些过来。”

杜芊芊说一句张二娘应一句,等杜芊芊说完那白菜心的讲究,张二娘只连声念佛了:“阿弥陀佛,这菜看上去最简单不过了,又不油煎又不翻炒,没成想这么磨人,难为你费心。”

见杜芊芊下午事儿多,张二娘她们也就不强留她吃午饭,哪里还能再让她来回跑,就让樱子同杜芊芊回去取些炒榅桲回来。听说了正诚媳妇的事儿,季桂月也不含糊,一瓷坛子的炒榅桲分了一大半给樱子,感动得张二娘再三嘱咐张正生一定要对杜芊芊多照顾,来回路上多加小心,千万不能冷了或者摔了她。

下午杜芊芊同张正生到了杨二叔家的时候,发生了个小插曲。

平时离老远看见杜芊芊他们就飞奔来迎的大黄和豆豆,今儿一直到杨二叔家院门口了,都没见两只的踪影,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长胡麻子了。

“我家这孙子孙女儿整日同这两只狗亲得不得了,恨不得让它们晚上上炕一同睡觉。再加上家里养着这么些羊,若是传染上了,倒值多了。”杨二叔见杜芊芊问,就领着她和张正生去瞧。

最左那间窗沿下的狗窝旁多了一个大笼子,里面关着大黄和豆豆,两只傻狗看到人,“汪汪汪”地摇着尾巴小碎步一边踱着一边叫个不停,杜芊芊蹲下去瞧,它们更激动了,两双前爪“吭哧吭哧”地挠笼子,将鼻子从笼子缝隙上拱出来,看得出来它们是闷坏了,想要出来耍。

胡麻子是这边乡里人对虱虫的别称,因为狗身上长的虱虫形如胡麻(芝麻)。冬季本来就是多发时节,“穿”来前,自己店里也养着两条宠物狗,杜芊芊对这个不陌生,隔着笼子可以看到大黄和豆豆耳朵边缘有白色头皮,边线上还有些类似头屑状的白点,因为刺挠的缘故,爪子也经常往那片抓扒。

杨二叔的孙子孙女儿见杜芊芊蹲在大黄和豆豆那儿,他们也一溜儿烟跑到狗笼子那儿学着杜芊芊蹲着,这几日家里大人是不准他们靠近狗笼的,杨二叔看杜芊芊的面儿,也就由着两个小鬼蹲在那里,可是好几日都没碰大黄和豆豆了,两个小鬼没老实片刻,就伸着手想要穿过笼子间隙去摸狗。

被杨二婶和杨泰禾媳妇儿一人一个提溜了起来。

“说了多少遍,这狗身上长着咬人的虫子呢!你们一摸就爬到你们身上咬你们。”杨二婶虎着脸作势要去他们的手。可能这话已经对着两个小鬼说多了,已经说皮了,起不到恐吓作用了,两个孩子仍然嘻嘻哈哈,两手空中握紧放松、放松握紧逗自己奶奶,一点儿也没有惧怕的样子。

“杨二叔,这虱虫没想想办法吗?”杜芊芊看着这俩狗使劲歪着头挠鼻子和耳朵,看起来挺受罪。

“怎么没有?不过也没什么好法子,就是每天给给它们用旧梳子给它们梳两三遍,能好些。若是其他月份还能梳完就洗澡,好得快。可这节气,若是再冻着了,可比虱虫厉害。”

杜芊芊点点头,是了,这个年代,人的医疗条件都不行,动不动一个伤寒就能病死人,更甭说动物了。

要是掉书袋,那很早就有关于动物疫(传染病)、瘼(狂犬病)、米猪(猪囊虫)、瘊蠡(疥癣)以及蝱蠻(牛虻)等等这些的记录了,也有“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的说法,但其实这个时代的兽医大多数都是医马的,因此也经常被称作“马医”。

太仆寺里专职兽医约六百余人,尚乘局内六十人。而民间的兽医也有,绝大多数都是师徒、父子相传。

整个县有数十家医馆为人瞧病,可兽医却难寻,难得寻到的,也都是主攻马匹饲养、蹄铁、以及鸡鸭猪这些肉用家禽,况且也没什么人为狗费那个冤枉钱去瞧病去。杨二叔他们算是对狗不错的人家了,还会想法子给它们梳啊洗的,让它们舒服些。

杜芊芊建议道:“二叔,你不妨用艾灰试试。”

“艾灰?”

“就是艾叶草,晒干了烧成的灰。火盆子烧得旺旺的,给大黄和豆豆好好洗干净了,将艾灰往耳朵里、全身都抹上一遍,隔天那些个虱虫就会变成虫干,这日肉西北风一吹,全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