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第3/4页)
不过,在将情况报上去之后,上头的人却表示只要保障安全,做好对接,别的不用干涉,这就让众人很纳闷。
如此行为,着实和他们的所学所知有所背离,但对此木白却很淡定。
在他看来,旅游业是社会发展程度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一个标杆。
旅游这玩意,费钱费力,能得到的东西还比较隐性,差不多就和千金买开心一个等级,堪称是奢侈行为。所以,当一部分人将目光投注到这个开销大回报少的行业上时,便证明了民众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解决基本温饱的程度。
当然,这部分人必然只是少数,在农业时代,要全民发财是基本不可能办到,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局限不是换几个皇帝就能打破的,除非出现工农业的大规模改革,譬如出现化肥和大型农用机械。
别看现代人不少人都嗷嗷叫着化肥不健康,化肥催产的果蔬没味道,但如果离开了化肥,世界人口起码要饿死一半。大明如今自然还没有出现化学肥料,但却有了其发展之根本,那便是石油。
石油就是化肥的重要原材料,在相继发现用以照明的煤油、充作燃烧武器的汽油、可以用来铺路的沥青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石油产生了兴趣,想来距离发明化肥那天也不会太遥远,到时候一旦化肥被撒入田间,大明必然会迎来一场人口大爆炸。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农田里解放出来,如何吸纳和稳定这些人、如何让他们可以在社会中自然生存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而旅游和服务业恰恰是解决这种难题的最便捷手段。
不过现在谈论这些还太遥远,而且旅游业这种高风险行业木白并不是太喜欢,他还是比较喜欢实干型行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游客们这一来一回的确给大明创造了不少财富。
大明如今最大的财政问题不是没钱,而是缺乏可以铸造铜钱的金属。华夏本来铜产量就不怎么高,而且大部分还是深埋在地底的矿石,偏偏还遇到了喜欢把铜钱带入地下的生活习俗以及觉得中原的货币保值于是拼命薅华夏铜币的邻居们,铜钱的数量自然是越来越少。
铜钱少到什么程度呢?少到了大明在洪武开年的时候,就不得不使用“纸币”这一大杀器。
历朝历代,货币都是先铜币后纸币,前者可以有效稳定物价,后者则大多是因为缺钱而不得不搞提前消费,被这种货币政策玩死的朝代不知凡几,但像大明这样开局就刷了纸币的却绝无仅有。
没办法,大明确实缺少铜矿。洪武帝的收复之路是整个历史上少数……甚至是仅有的由南向北攻打,最后还拿下整片江山的奇葩路线,所以大明也遇到了别的朝代很少会遇到的问题——开局就没矿。
这点他们惨到什么程度呢?直到洪武十年,民间的流通货币中还有宋古钱的一席之地。
所以,这也是洪武帝无论如何都要收复云南的原因——云南可是有不少铜矿。但长此以往,无非也将重复和宋朝一样的货币死循环,尤其是大明开了海运之后。所以,当初在海运市场打开的第一时间,木白就将洪武通宝作为了主要流通货币。
洪武帝在经济上并不敏感,他在设立通宝这一货币的时候也没考虑兑换、备用金等问题,但出于直觉,他在钞票的购买力上卡得很严实,这也的确有效地维护了通宝的尊严和地位。
只是按照大明的规定,只能用金银兑换通宝,却不能反向兑换,所以在实际使用上通宝还是挺坑的。木白当了太子之后,第一时间就将货币的兑换比例列明并且颁布天下。
在连续薅了日本和朝鲜不少羊毛之后,大明王朝的金银储量与日俱增,虽然还不至于像清朝那样可以将其纳入流通货币的程度,但作为备用金却已经够格了。
有备用金以及在每个州县都设立的兑换机制的存在后,大明通宝这种携带便捷的货币也渐渐得到了外国友邦们的认同……唔,只不过因为其不防水,在离开大明的时候,大部分的外国商人都会将其用光,换成商品或是直接兑换成金银,但不管怎么样,如今的通宝已经在货币界站稳了脚跟,并且得到了百姓们的好评。
啊,顺带一提,为了防伪只便,如今的通宝至多流通三次,每使用一次就要在纸钞上打洞,三次后便统一交由户部撕毁,所以也不用担心其耐用度问题。
但纸钞的使用也会带来一个麻烦,那就是政府的物流支出。
运送通宝和钱币都需要官方押运,而这就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州县商贸不发达,于是,几个月才需要补充兑换一次,有些地方商人聚集,十天半个月东西就兑空了,所以还是要均衡发展比较利于社会发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