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去挣 但凡他早出生一年,冯璟瑶已经被……(第2/4页)
柳嬷嬷从帖子里抬起头来,“姑娘要看什么书?”
阿瑶心里还有些想买话本,但是此等三流之物,自然不好宣之于口,于是只谨慎道:“一些小儿识字的千字文即可。”
柳嬷嬷眯着眼睛思索片刻,“姑娘去找主子要吧,老奴也不识字,只知道主子的书房里都是书,想必有姑娘要的。”
“城里这两日乱,怕是没什么店家敢开门。”土匪进了城,还堂而皇之地住了下来,刺史的头七还没过呢,这些精明的商客也只敢悄悄观望。
要说如今真是乱世,放在以往的年份,要是叫来路不明的土匪斩了刺史的脑袋,还住进了城里,百姓怕是要闹起□□,纷纷逃于城外。只是如今确实不同以往,处处闹起饥荒,出了城就能碰见土匪,倒不如守在家中,况且李淮修头天夜里还派了粮食,这些百姓也都不想逃了。
阿瑶点点头,也没撑伞,顶着大太阳就去找李淮修了。
李淮修的院子也离她近,门上照旧挂着个静明院的牌子,门前的两个侍卫还是以往那两个人。
阿瑶生得好,两个侍卫都不敢瞧她,见了便低头闷声不说话,阿瑶前几日才知道二人是兄弟,一个叫彭大,一个叫彭二。
·
李淮修正同幕僚在书房里议事,他懒懒地靠在椅背上,见底下几人吵成一团。
这事说起来也简单,前两天那场战役打下来,李淮修的损失可以说是微乎及微,还能借此机会搬到渝城来,也算是师出有名。
眼见现在形势不错,就有人按捺不住,想要扯起大旗,做第一个说反的人。
“这世道早就不太平了,暗地里纷争不断,只是无人敢做第一人罢了。”说这话的,是个留着长须的中年人,名叫乌正。行事作风有些激进,想着他们如今占了渝城,元帝屁都不敢放一个,自然想着乘胜追击,打出些名号来。
“不可,万万不可,我等伏击这么些年,自然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必然找个合适的时机,且得有个正当的名头。”
说这话的是个叫方明清的年轻人,他原本是杭州一个进京赶考的学子,为人板直,但是于学问上确实可以说一句才高八斗,难有人能匹敌,且相貌清秀,是个看着书生气十足的读书人。
他进京赶考时遭继母陷害,连人带马被人割了脖子丢到山里,被李淮修的人救了。醒来以后与当时还年少的李淮修交谈一番,就决定留在庄子上。他几年未归家,家中人怕是都以为他死在赶考的路上了,也没来寻过。
方明清拱手道:“古往今来,为王者惜声名更胜于常人,切忌急功近利,得不偿失。”或许一时可以占得几个城池,可是免不得落一个不好听的名声。
眼见越吵越烈,李淮修抬手点了点桌子,屋子里顷刻间便安静下来。
男人低头看大元的舆图,似乎想着什么。他该是这屋子里最年轻的一个人,生得俊秀疏朗,气质内敛,面无表情地却叫一屋子的人都不敢再说话。
几人都默不作声地等着他做决断。
过了半晌,李淮修才淡淡道:“等元帝那边的动静吧。”男人声音低沉,一锤定音。
这就是不急的意思了,下边几人对视一眼,也只得将此事押后。
方明清又拱手道:“这渝州城虽说地方小,可是位置倒还不错,水路陆路皆是商线,不妨在此多待些时日。”
李淮修点头,如今颇有些风雨欲来的趋势,只看谁先按捺不住,开始搅风弄雨,他们不妨先静观其变。
“在此地居住,我等既然目前没有反意,那城中交际也不能忽视。”几人也都觉得留在这里是个上上之选。
“此地有个叫马平纬的小官。”一个幕僚笑道,“此人颇为殷勤,已经往庄主这送了几个帖子。不知道庄主是什么意思。”
李淮修也想起那个点头哈腰的中年人,此人怕是将形势看得极清,这才能舍下身段讨好于他。这种人若是再有些才智,以后远远不会止于一个八品小官。
李淮修对他很有印象,思索片刻,直接道:“下次再送就接吧,城里的部队,他估计有些门道。”他进城那日来的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马平纬一个八品小官能混在其中,想必是极有人脉。
渝城还有几千的兵力,李淮修垂下眸子,掩住眼中的思量,能收走的自然要收走。
门前一个小厮低声打断了屋子里的商议声,“主子,冯姑娘求见。”
李淮修闻言微微颔首,事情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几个幕僚闻声告退。
方明清走在最后,见下人将书房的门窗打开,不由有些好奇,他问一旁的周元。
“这冯姑娘到底是何方人物?”若是庄主要收用,那有何必如此避嫌,若是不收用,为何日日饭食也在一起用,莫不是当个妹妹养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