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会议成果

“那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不必追求一步到位,一点点扩张就行。”叶纤红想了想,反正那边现在正好他在负责。“楼上的设计部,以现在的模式扩大,而楼下的店铺,慢慢转化为仓储式的大卖场,把卖价和批发价区分开来。”

“好的,叶小姐。”乔昌智答应下来。

会议开到这里,其实已经达到了叶纤红的目的。

以前她犹豫不决的问题,今天大多数有了明确的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座的管理人员,都有了个目标,工作起来就不会乱。

不像以前,不管是王茂琳还是乔昌智,都糊里糊涂干着,却不知道老板到底需要自己做到哪一步?

唯一可惜的是,罗叙全程没有说话。

不也叶纤红也没失望,反而更欣赏他。

一个男人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能忍住不乱开口,其实也是挺难的。

很多人为了在老板面前博取好感,会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信口说些自以为是的话,却不知道效果正相反。

叶纤红看了看时间,见离自己结束会议的计划,还有半个多小时,决定把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这件事,也拿出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冬天搭个大棚,真的能种出夏天的蔬菜吗?”第一个发问的居然是罗叙。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还真不知道有这么神奇的事。

“当然可以。”叶纤红笑道。“植物生长主要跟温度有关,大棚如果密封得好,温度会比外面高十几度,一般的蔬菜种植,都没什么问题。”

“哦。”罗叙点点头,既然叶纤红说得这么肯定,他自然相信。

“既然建大棚,哪里都可以种,这个项目其实价值也不高。”谢建奇想了想,有些担心地问。“万一我们在虞城辛辛苦苦搞得有点起色了,别人在其它地方也照样建一个,我们所谓的批发作心,物流中心,不是全成了泡影吗?”

这倒是事实,因为建大棚其实没技术含量,一个搞成功了,其它人看一看就会了。

“你们可能不明白。”叶纤红解释了一句。“我搞这个,最初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帮肖市长弄政绩。”

“原来如此。”在座的人都点头。

“我要说明的是,搞蔬菜基地,也没那么容易,至少需要符合几个条件。”叶纤红解释道。“第一,需要方便的物流,虞城这方面比较好,东西位于余杭和甬城的中心。北面离上海近,而朝南是104国道线,虞城都是必经之路。”

“交通便利确实很重要。”乔昌智点点头,“像有的地方交通不便,有好的农产品,却运不出去,烂在地里,东西再好也没用。”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第二点,小打小闹没用,必须要成规模,这个也比较难。”叶纤红继续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既需要政府支持,又需要当地老百姓愿意搞,这才是我比较有信心的地方。”

“为什么?”大家都疑惑地望过来。

“政府方面,我跟肖市长都认为,这个项目只要搞好了,不但赚了钱,还获得政绩,所以他肯定会全力促成。”叶纤红信心十足地说道:“何况现在有这么多人加入到这个项目,资金问题也会顺利许多,有利因素比其它地方多了这么多,搞不好就没天理了。”

乔昌智想了想,觉得这句话却实是事实。

在中国,只要地方政府下决心做一件,很少会做不成功的,唯一怕的是他们三心二意。

现在很明显的是,肖市长身边很多人,都投资到这个项目,也会逼得他全力支持,所以失败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而自家公司,只须做好引导者、推动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让这个项目就能搞成功了。

特别是自家投资的是批发中心,那要等产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田间地头的直接批发满足不了需要,才会开始建造。

等于是前期各方面都已做成功了,自己再投资,风险自然小得多。

“哦。”乔昌智总结了一句。“那我们现在已不必再纠结做不做的问题,而是讨论做什么?怎么样在这个项目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这件事前期拖得越久,越容易出现变故。既然这么有信心,我们何不成立一个农产品公司,直接把收购价格通知各地的村民,大家觉得有钱赚,还怕他们不种吗?”王茂琳直接开口道。

“这个主意好。”罗叙开口道。“农民最怕自己辛苦种出来的东西没人要,如果肯定有人收购,大家肯定都会抢着种。”

他长期生长在农村,对老百姓的心理特别了解。

“这个主意不错,不过得先把销路找好。”乔昌智回答道。“否则我们收购之后,存储、销售、运输全部会出问题。”

“不是有人负责加工吗?让他们做不就行了吗?”谢建奇觉得这话奇怪,反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