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棉纺厂裁员
第二天早上,两人起床后吃了早饭,开车回虞城。
到家后,苏思诗换了衣服,去家纺公司上班,叶纤红则没有出门。
早上没别的事,于是去空间整理一下。
这次主要的目标,是那些新种下的花草。
空间里时间过得快,没想到它们转眼就要开花了。
叶纤红站在空间里,心里有些郁闷。
这么多漂亮的花,只能在空间里自开自谢,却没机会见人,真的有些可惜。
可以又没办法拿出来给人看,除非自己搭一个暖棚,以它做掩护,才有可能让它们见天日。
算了,叶纤红摇摇头。
暖棚如果建起来,肯定得自己动手,那以后就得被它绑住了。
自己现在的事已经够多了,还是别给自己添麻烦。
中午一个人边吃饭边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虞城棉纺厂因为经营不善,准备再次大量裁员。
叶纤红叹了一口气,虞城棉纺厂的命运,其实跟前世一模一样,都是先承包再倒闭。
现在所谓的裁员,只是在为倒闭做准备。
想起刚开始轰轰烈烈的改制,叶纤红只能说,这是一场可笑的闹剧。
所谓的承包,其实是一场作秀,就是让某些人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把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的名下,等到工厂成了一个空壳,它就可以倒闭了。
说到底,损失的是国家的利益。
叶纤红坐在电视前感慨了一阵,电话却响了起来。
“小红,我打算马上回来一趟。”是王茂琳的声音。
“出了什么事?”叶纤红有些惊讶。
倒不担心余杭那边出什么差错,批发店上了轨道之后,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新款式开发出来,销售就不是问题。
“听说棉纺厂又要大量裁员了,我想回来招一些有用的人才进公司。”王茂琳直截了当地说道。
“啊?这个主意好!”叶纤红一听,高兴地应道。“我刚才也看了这个新闻,居然没想到这件事。”
像棉纺厂这样的大型国企,蛀虫肯定很多,同样地,真正的人才也不少,毕竟八十年代分配了很多大学生进去,这些人大多技术全面,是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
“你同意就好,我现在马上去买票。”王茂琳急匆匆地说道。
今天接到以前一个同事的电话,说起了棉纺厂的事,并问她能不能帮忙介绍个工作。
她听得出来,对方话里话外,其实是想进她所在的公司,希望她能介绍一下。
那个同事以前跟她平级,也是管车间的,能力不比自己差,特别是对棉布非常了解,自家制衣厂如果要做大,这样的人才不能少。
所以介绍进公司,肯定没问题。
除了她,还有许多以前熟悉的同事,她知道自家老板对人才很看重,正好趁这个机会,挖一些有用的过来。
放了电话,叶纤红有些激动。
如果这次能再挖到几个有用的人才,那自己可以考虑把制衣这一块做大了。
到时产量有盈余,还可以把家纺这一块也接过来做,自产自销,成本就会低很多。
下午二点多,王茂琳就回到虞城,没有去见老同事,而是先到叶纤红的家坐了坐,汇报了自己的计划。
她拿出一张纸,递给叶纤红。
叶纤红接过,看到上面写着自己准备挖的几个人的资料,非常满意。
“小红,这几个人如果能全部挖到,那制衣厂那边可以考虑做大了。”王茂琳信心十足地说道。
任何一家企业,靠一两个管理人员,是撑不起来的,必须有足够的中低层管理人员,才能正常经营。
“那行,这件事全权交给你了。”叶纤红大致看了看,回答道。“到于工资待遇,你照我们现在的标准给就行,如果没把握,再给我或者乔总打电话。”
“好,那我先走了。”王茂琳也没有浪费时间,站起来就往外走。“回头再向你汇报结果。”
叶纤红拿起纸再次看了看,上面有两个人引起了她的注意。
一个叫张兴昌,是织布车间的技术员,据王茂琳的标注,这个人对面料极其精通,只要经过他的手,就能轻易判断出面料的好坏和价格。
这一点对制衣厂帮助或许不大,但是对家纺公司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了。
叶纤红和苏思诗开的家纺公司,是打算走高档路线,那么磨毛棉肯定会涉及。
这种面料用的棉花,一般是美国进口,或者是新疆当地产的,其它地方产的棉花,往往因为纤维长度不够,达不到磨毛的要求。
如果有这样一个专业人员把关,那不管是面料采购,还是质量控制,都是少出许多差错。
另一个叫严永新,跟王茂琳一样,同样是车间主任,不过管的是织布车间。
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动手能力强,车间里一些机器,他经常能改进一下,让次品产生的机率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