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弹劾(第3/4页)

而在朝廷上,觉得自己受委屈的人很多,头一个就是十四爷,他觉得自己冤枉透了,被欺负惨了。

他进宫找亲爹:“皇阿玛,儿子实不知这些人是何心肠!生要离间父子之情!”

康熙爷很是安慰了两句。

可胤祯进宫剖白了自己两回,见皇阿玛虽然安慰他,但并没有下旨申斥责罚御史们,心里也打小鼓。

于是也不敢继续呼朋引伴,在京中招待兄弟故旧了,他上书请求回藏边去筹备战事,争取一开春就把拉萨的准噶尔叛军消灭掉。

康熙爷准了。

十四爷收拾东西也没用两天,迅速打马离开了京城,还不忘带上一个有点懵的新出炉的达、赖、喇、嘛:怎么这就走了,我还没体验够京城的繁华呢!

十四爷回来的多威风,走的就有多狼狈,心里格外气恼。

他虽托付了八哥九哥,替他查查这是谁要阴他,但心里也未必全然相信他的八哥。毕竟自己这战功一出风头,谁知道八哥九哥心里有没有芥蒂,会不会背后捅他一刀。

不知被谁敲了闷棍,十四爷的郁闷就甭提了,进宫辞行的时候,还跟德妃娘娘吐了好大一口苦水,把德妃娘娘听得心脏疼:她可怜的小儿子,跑到边疆去吃土喝风,回来还被人坑了一把,这会子只能再赶回去吃苦,德妃心都要碎了。

偏生现在还不敢病不敢叫太医,怕皇上以为她们母子怨怼,只得撑着。

于是在见了四爷的时候,德妃就把这口苦水和憋屈吐给了四爷,流泪道:“你弟弟去的地方那样苦,据说水都是烧不滚的,吃个肉都是带着血的,他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啊。况且他又不是去闲着享福的,是去拿命打仗的!偏有那么些心肠坏了的人,说那些个诛心之言,叫他在京城待不住,这是要咱们母子三个人的命呢!”

德妃泪眼朦胧看着四爷:“当日你既然请旨让你弟弟去边地,怎么如今不肯给他分辨清白呢,你做人亲哥哥的,难道看得下去弟弟这样委屈吗?”

给四爷顶的心口也疼起来了。

心道:当年我举荐十四做大将军的时候,额娘你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不是高兴的不得了吗?怎么有功劳就是十四自己挣来的,有了错处就是我的?

四爷看着德妃的泪眼朦胧,心里真不是滋味啊,额娘怎么不替自己想想,这样事关储位的闲言碎语,他怎么好出面?他怎么能出面?他的为难就不是为难吗?

而且额娘话里,甚至还有一点疑他的意思,竟是觉得他把弟弟架到了火上。

继十四爷痛心的离开京城后,四爷也糟心的离开了德妃的永和宫。

——

乾清宫。

梁九功在旁边不敢出一声,魏珠也在下头跪着。康熙爷的声音没什么波澜:“老十四到驿站了?”

魏珠应了是。

康熙爷也没问别的,让他下去了。然后手下的折子,却是半日都没有换。

老十四这件事,虽是御史弹劾,但背后少不了他别的儿子们影子。

这让他又恼火又心累。

这些年下来,康熙爷不得不面对儿子们并不兄友弟恭这个现实。

康熙爷不由想起去岁,舅舅佟国维离世前的话:“皇上,国本还是要立啊。”

虽然康熙爷对佟国维继续推举八阿哥这件事不置可否,但国本要立下这句话还是听进去的。

是啊,他虽然如今身子骨还硬朗,但到底上了年纪,也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康熙爷学贯中西,从来清醒的认识自己是不可能达到虚无缥缈的长生,永远坐在帝王的宝座上。

那么这个国和家就总要交给下一任的皇帝。

他要在他的儿子里面挑一个能够延续他们大清的强盛,满人的统治的英才,也要挑一个能够容得下兄弟,保得住他这些儿子孙子的宽厚的继承人。

康熙爷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

_

随着十四爷出京,风波流言就渐渐平息下来,一来当事人都跑路了,到底是皇子也不能穷追猛打的,万一这位将来真的成了皇太子呢?二来皇上肯让十四子继续掌兵权,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所以大家都收拾收拾停了手,这件事也就暂时性的过去了。

这一年春日,京中花开的极好,据说比往年都要鲜旺许多,看起来是个极佳的年景。

有这样的好兆头,康熙爷觉得今岁的战事一定能顺利。

边疆的战事还未传来捷报,雍亲王府倒是先有好消息传入宫中。

四月底,弘时的妾室钟氏诞下一个男孩,四爷终于做了祖父,康熙爷也添了重孙子一枚。

虽然这不是他第一个,甚至都不是前十名的重孙,但想想雍亲王府子嗣的情况,康熙爷还是给了赏赐。

真是不容易啊。

四爷自然更高兴了。

皇上给重孙辈的字早就定了永字,并且表示,朕只起孙子的名,重孙子的名,留给你们这个祖父自己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