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与风同行37时间丈量的距离37(第2/3页)

张沉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谢雁毫不犹豫地接了这个任务。

“你的身体没事吧?”

谢雁这些年经常去医院做治疗的事情他也听到过几次,“虽然项目很重要,但自己的身体也要保重。”

谢雁点头。

她没告诉张沉和同事自己的病是目前的医疗手段还无法医治的基因病,对他们而言,工作难题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考虑她自己的身体问题。

在开始新项目之前,年尾在锦城交大有个讲座和论坛,论坛是国内外有名的交通领域的专家,就高速轮轨动车和磁悬浮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实践或许会受到当时的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很多工程师也无法控制的问题,但在学术,他们可以大胆地去研究和创新。

交大的实验室里,高速列车的研发也从未停止过脚步。

但大学也是由人组成的。

谢雁既然来了,作为交通工程的传奇学姐,她被陈运飞临时叫来帮忙,这样的讲座之前谢雁也见过两次,但当时的气氛比现在热烈许多,来的学生也很多。

年轻人基本上网,而现在在网上对动车,高铁的恶意和谣言层出不穷,他们的热情有消退也很正常,整个讲座也没什么特别的。

倒是那个叫做纪铃的师妹还挺热情,直在问谢雁各种专业问题,谢雁和她聊了几句,知道她被陈运飞推荐进入他们动车组的研发项目团队,虽然不是核心人员,但在未来,谁能说得准眼前这个小姑娘的发展呢?

讲座的冷清让纪铃多少有些失落。

主讲是陈运飞,在结束的时候,掌声有些稀疏。

等人走散场了,纪铃在收拾会场,她收好资料,抬头,却看见谢雁在黑板写着什么。

陈运飞也看见了那句话,他知道自己这个师妹,比自己的实践经验更多,在线的时间也比他多,说实话,在实验室里的日子可比在外面的工程队单纯多了。

只需要考虑技术和资金问题就行,而那些在铁路线的人,那些工程师,设计师,却要考虑很多别的因素。

原本陈运飞以为,这次事故遭到影响和冲击最强的,应该就是谢雁这样在外面为这个行业努力的人。

但她之后,并没有露出过沮丧的神情。

谢雁写完这句话,转过身,笑着看向两人,“眼熟吗?”

纪铃点点头。

陈运飞哑然失笑,想起数年前的自己,“你总不会是给我在打气吧?”

黑板,字字有力的粉笔字写着段话。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这是詹天佑先生说的。”纪铃念出了黑板的这段话,也认出了来源。

这也是数年前,同样在交大的教室里,陈运飞做的演讲,当时,还是谢雁帮他写的稿子。

当时的他们,年轻气盛,华国的铁路刚开始发展,每个人充满了干劲。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铁路的确是发展了,但陈运飞偶尔也会有迷茫。

发展的这么快,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事故频发,乘客不满,无法买到车票,年年爆满的春运,不堪重负的铁路系统……

现在骤然又看见这句话,还有些恍然。

谢雁说,“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困难,做什么事都不会简单,更何况,我们做的不是简单的事,是重复的事。”

她的脸没有多少血色,但目光坚定。

“华国的路,华国的车,是华国工人,设计师,研究人员……华国的无数人努力创造出来的。”

“只要回顾自己的人生,没有白来这世间走一段路,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和付出。”

谢雁:“没有辜负自己的价值,那么无论人生长短,无论命运沉浮,都是最好的人生。”

她没有成为这大地的一根铁轨,但是她的命运,和铁轨的车轮紧紧连在了一起。

和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了一起。

**

项目很快启动了,谢雁没有浪费一点时,纪铃很有天赋,虽然是团队的新人,但也很快融入了团队里,大家都是年轻人,很容易交流和打一片。

这次他们主攻的车型是cr400系,以400命名,作为目标,就足以证明这次自主研究的不同——他们要挑战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是以400公里时速为目标的超级高速动车。

即便是siemens的velaro系列,作为300速度级别的动车,已经成为了世界顶尖的一流水平,成为各个国家的引进目标。

为了让华国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从设计到生产,完全国有化,整个研发过程,将由华国的团队自己进行。

项目组要克服的技术难题不少,但谢雁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每个人,能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不一样的快乐。

这样的快乐,和痛苦是难分难舍的,实验失败,遇到一个个知成因的问题——痛苦,但当这问题被解决,也味着他们做出了一个个技术突破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