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八零-我的姐姐(第3/6页)

电视上的报道徐建民是看不到的,但他看到了省城日报上的报道,看着报纸上如花的姐妹,徐建民心里又苦又涩又悔,可惜,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永远失去了苏西梅,此后余生,每一次看到苏北摇获奖的消息,他心里就会悔恨一次,要是他当初不要这样自私就好,如果他不那么自私,那么跟随苏北摇风光无限的,就是他了。

抱着这样苦涩又绝望的心情,徐建民收拾了行李,离开了家乡前往隔壁省,开始了他的淘金之旅,人生起起伏伏,精彩无限,却始终不能完满。

电视台播出的次日,苏西梅带着苏北摇回了一趟县城,亲自向县城车站主任以及县城派出所的所长等人道谢,送上锦旗,而后又回到了省城,继续开业。

重新打开门做生意,苏西梅就感觉到了不同,她的饭店本来人流量是不太多的,但是因为她手艺好,所以食客比较稳定,这一次再开业,她就发现多了不少新食客,一问才知道都是看了电视和报纸过来的,一开始是想看看她这个名人,没想到过来之后,却被她的厨艺给征服了。

因为生意越来越好,苏西梅不得不另外找了两个帮手,就算是这样,也依旧忙得脚不沾地。

那一次宣传活动,除了提升苏西梅的名气,给吃食店带来更多流量之外,还有一重意外之喜。

她们当时现场唱的山歌火了。

之前就说过,他们是少数民族自治省,有二三十个少数民族,而苏西梅他们的民族算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了,再加上以前拍了一部《刘三姐》,山歌火遍了全省,如今再来一个刘三姐,瞬间点燃了人们唱山歌的热情,一时间无论是省城,还是下面的市,县,甚至农村,街头巷尾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人在唱山歌,唱的正是苏西梅和苏北摇姐妹俩在电视台里唱的政策歌,上面领导一见宣传效果这么好,果断让电台那边开了一档节目,专门用山歌来传递国家政策,时代新风,民族风情,而作为新晋山歌王的苏西梅和苏北摇就被请到了广播电台,作为了常驻嘉宾。

苏西梅:……

她就想卖卖饭,养养娃而已!

不过,上面有征召,她们自然是义不容辞的。

从此以后苏西梅和苏北摇就成为了广播电台的临时工,每个星期只要抽出两个早上的时间去广播电台那边录节目就可以了,平时无事不用上班,工资也不少,逢年过节的也有一些福利。

最为重要的是,苏西梅踏出了一步,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农女,是一个商女,她走进了广播电台,对她人脉的拓展,能力的提升,最为重要的是,对她社会地位,更是大大的提升,绝对是弊大于利。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自从成为广播电台的临时工之后,苏西梅为了不落于人后让人笑话,在程阿姨的介绍下,报读了夜校,重新开始读书,另一方面,也下了更大的苦工,去纠正口音,学习普通话。

苏西梅上进,苏北摇也没闲着。

苏西梅忙起来之后,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照顾苏北摇了,也不想时时刻刻将她带在身边,一个是怕她自己太忙看顾不过来出意外,二来也是不想耽误苏北摇的学习。

所以苏西梅决定送苏北摇去幼儿园读书,但这受到了苏北摇的强烈反对。

她现如今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幼儿园,而她本身也没有那么幼稚,她不想去幼儿园陪小屁孩玩,她想去读小学,不过她年龄太小了,才三岁,没有学校会收,所以退而求其次,苏北摇提出让苏西梅帮她找个私人教师,专门给她上课,语文数学生物地理书法画画音乐,什么的内容不拘,只要能教她就可以了。

苏西梅觉得苏北摇的提议很荒唐,苏北摇很严肃的跟她说:“姐姐,我觉得你这想法是不对的,你没觉得我特别特别的聪明吗?我这样聪明的孩子,就应该接受跟普通孩子不一样的教育,这样对我的成长才是最有利的。”

不过苏北摇认真不到一秒,下一瞬间就抱着苏西梅撒娇:“姐姐,你就答应我嘛!要不然,你找个人教我一个月,要是我一个月后学不好,我就去幼儿园好不好?”

苏西梅认真的想了想,她家妹妹的确是比寻常孩子要更聪明一些,说不定就是那种天才儿童,如此,按照普通孩子的标准去培养她,指不定还真的耽误了她!

既然如此,不如就试试。

苏西梅开始跟程阿姨,跟同事打听,最后打听到附近有一个退休的大学教授,现如今赋闲在家,她于是就做了点心,和苏北摇收拾得整整齐齐的,上门拜访。

起初那大学教授是不想理会姐妹俩的,后来见到了粉雕玉琢的苏北摇,一时心喜,跟她说了一会儿话,而后就发现这小姑娘言辞清楚,思路逻辑清晰,知识储备量也远超一般小孩子,一时间大为震惊,尝试着教她,结果她学得又快又好,教授大为惊喜,最后欣然收下了苏北摇做学生,还不收她的学费,让她每天过来跟他一起学习,从此以后,苏北摇就跟着教授学习,学的东西很杂,有知识文化,也有其他,但无论是什么,苏北摇都展露出了极高的天赋,叫教授惊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