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兵部(第2/3页)

二来,上次的事,皆因武媚身边贺兰敏之与郭行真而起。

以武媚娘的聪明,又怎会不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

苏大为在用这样的方式,在告诉媚娘阿姊,他不高兴。

武媚娘清楚他的性格,他并不喜欢招惹是非。

特别是别人强加给他的。

这次他忍了,可下一次呢?

若贺兰敏之和郭行真,还有李义府,还想把他拖进漩涡里,那么,他将不会再忍耐。

实际上,方才李义府开口让苏大为同裴廉一起审理高阳公主的案子。

苏大为的心里,已经动了一抹杀机。

他并非太平之臣,现在的军功都是一刀一枪换来的。

李义府用的那些手段,他又不是瞎子。

不管是替李治在打压,还是出于别的理由。

三番两次来招惹,这已经触到了苏大为的逆鳞。

要想远离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制造麻烦的人给解决掉。

骑在战马上,苏大为的眼中光芒闪动。

心里想到了许多。

方才王福来说的话也很有意思,转述武媚娘的话,让苏大为不要忘记自己的处境。

自己是什么样的处境?

因为身上铬着武媚娘一党的铬印,所以被李治深深的忌惮与提防?

还是说逆水行舟,自己会有新的危险?

总之,最近的一切,都是些危险的信号。

苏大为久在军中,对危机之事,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

心中,隐隐有一种感觉在提醒他。

危险,正在向自己逼近。

若还像之前一样,只怕会被巨浪倾覆。

……

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

一条象征龙脉的山原自长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横亘六十里,到了这里,恰为“龙首”,因地势高亢,人称龙首原。

龙首原本为隋大兴城北的三九临射之地,内有观德殿,是举行射礼的地方,唐因袭这一功用。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南门,门前是宽达一百七十六米的丹凤门大街,丹凤门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宫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

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弘史二馆。

在轴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

苏大为从丹凤门出来,左右是光宅坊和翊善坊。

他要通过来庭坊和永昌坊,从承天门入太极宫。

自从李治搬入大明宫,原本的三省六部的官员和衙门,也开始陆续搬迁。

按规划,三省将设在太极宫宣政殿附近。

目前,中书省和门下省都大体都搬至大明宫。

只有执掌六部的尚书省,因为下面衙门机构繁多,还未完全搬迁。

其中六部衙门主要就在承天门与嘉德门附近。

苏大为现在要找的,便是六部。

他原本想是直接去大理寺,甚或去刑部,再不济也要去万年县,询问高阳公主的案情。

但是方才跟王福来说话以后,改变了主意。

他要找的衙门,乃是尚书省下,六部之兵部。

李治朝的兵部尚书前期是崔敦礼,但此公因为出自博陵崔氏,在李治独揽大权后,便被撤下。

后来的兵部尚书是任雅相。

任雅相早年曾任燕然都护,随苏定方平定突厥沙钵罗可汗,后任兵部尚书。

显庆四年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

他在相位仅有两年,便出任浿江道行军总管,征讨高句丽。

龙朔二年卒于军中。

李治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赐谥号为敬。

在任雅相之后,便是英国公李勣任兵部尚书。

但在李勣征高句丽后,李治以兵部尚书不可一直空悬为由,又改任其他人为兵部尚书。

起先李治想起用名将程名振。

但程名振也在龙朔二年去世。

朝廷追赠右卫大将军,谥号为“烈”。

李治下一个考虑的人选,是郑仁泰。

论朝中宿将,还活着的,几乎没几个比郑仁泰资格更老。

早在李世民晋阳起兵时,郑仁泰便投靠秦王李世民。

武德年间,奉命镇守长春宫,参与消灭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的统一战争。

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授游击将军、归政府统军。

贞观年间,迁左卫翊一府中郎将,宿卫宫城安全。

外放忠武将军、胜州道行军副总管,防备突厥。

参与攻打高句丽,授上柱国、左屯卫大将军、同安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