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第2/2页)

要论玩兵法谋略,吐蕃人只能算是唐人的弟弟。

大唐上下,均对吐蕃人都十分轻视。

苏大为沉吟着,看向一旁的安文生。

虽然不解苏大为为何对这条传统进兵线路不满意,但熟悉他的安文生还是立刻道:“翻跃大非川,进兵伏俟城的收益极大,但风险也同样大,可暂做备选。

大家可以多想一些可能性,比较优劣,再做定论。”

出兵时,李治和兵部给苏大为主要的任务是虚张声势,拖住和迟滞吐蕃消化吐谷浑的土地。

却并没有要求苏大为具体如何用兵。

唐朝的军事机制,一般都是如此,给个清晰的目标,然后前方的将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王玄策留意着苏大为的表情,手抚着自己浓密的胡须道:“传统上,去吐蕃走武威,过大非川,距离最短,最节省粮草。

其次便是经过河西走廊,按我们去天竺的路线,途经西域诸国……”

经过王玄策一番解释,苏大为终于对吐蕃和吐谷浑的地形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

首先,大唐的地图类似后似的“雄鸡”但是鸡背多出一大块,是后世的外蒙古。

大唐时原为突厥统御的草原诸部。

如今这些都是大唐的土地。

其次是鸡屁股部份,大唐的领土一直延伸到中亚。

包括吐火罗的部份和大食接壤,甚至快要到呼罗珊。

如果不考虑多出来的这两大块土地,大唐长安,基本处在“雄鸡”的中心位置。

从地图上,去吐蕃有三条线路。

向上,是走河西走廊,在雄鸡屁股那里划一条抛物线。

要从后世甘肃到新疆,绕过广袤草原,途经西域诸国,才能进入吐蕃。

那片土地,有大唐的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但,衙署虽然都设立了,实际情况,面对广袤的土地,大唐在当地的力量远远不足。

都护府常备也就几千兵马。

真有事,还得征召草原诸部胡人做仆从兵。

而且这一条路线最远,真要从这里去吐蕃,只怕一年时间要在路上了。

第二条路线,即从长安直线出发,向武威,翻跃大非川,进入青海湖,直插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

至于第三条路线,同样从长安出发,但要抛一个下弧线。

经由蜀中,翻跃莽莽崇山峻岭。

咦吁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真要走这条路,大唐的骑兵基本就自废武功了。

等翻山跃岭走到地方,不提战马折损,只怕路上的时间,会耗费的比第二条路更久。

翻过群山后,才能从成都平原继续前进,经过后世的西宁,达到青海。

也即是吐谷浑的地界。

“所以苏总管你看,虽然看似广袤,但很多地方猿猴难渡,鸟雀难飞。

实在难以供大军行走,要综合考虑后勤补给,水源,还有战马行动,路途长短,瘴疠,还有气候寒暑。”

王玄策看向苏大为,眼神露出征询之色。

“嗯,多亏有王大夫在,有你熟知那边的地形地脉,能帮我多多参谋。”

苏大为点头道:“先按原计划继续进兵吧。”

按计划,这支先锋军会先到武威。

到时究竟是直接军事行动,还是先见裴行俭和苏定方,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照理来说,应该先去拜会一下苏定方,毕竟苏定方是逻娑道大总管。

而且苏庆节也颇为牵挂苏定方的病情。

不过也要看到时的局势。

若有战机,苏大为也不会顾忌许多,必然先抓住战机,狠狠给吐蕃人身上划一道伤口。

有便宜要上,没便宜,创造便宜也要上。

务求给敌人多放血,直到将敌人彻底消灭。

……

胡天八月即飞雪。

苏大为率领的人马,才走到一小半路程,气候已经大寒。

纵是苏大为和苏庆节这些异人无惧。

下面的兵卒也受不了。

每天都有人因为冻伤和疾病而减员。

到了麟德元年底,苏大为不得不在地方暂时驻扎,一来准备冬衣,御寒之物。

二来,他在等更多的情报。

此次出长安,他请了李治的旨意,允许都察寺向他提供情报支持。

只不过都察寺现在三位少卿手中,已经远不如他在位时灵便。

好在苏大为自己手里,也有一支人马,当初是从都察寺拉出一些人,以私人部曲的形式继续保留。

现在正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