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这一晚,上尧村家家户户都在讨论着秋小婵和顾闻骞,尤其是嘴对嘴吹起那一段,传的绘声绘色,给平淡的村庄增添了极大的乐趣。
向来看不上秋小婵的长辈自诩抓住了把柄,趁机教育起家中的儿子来,“我就说那姑娘不是个好的,大白天的被男人搂在怀里,干的什么事羞的我嘴巴发烫不好意思说,你往后要是再敢说喜欢她想娶她当媳妇就别认我这个妈,真娶了这样的回来,咱们一家子的脸面都别要了。”
“妈,那是小婵掉河里了,又不是故意跟人抱在一起。”
“呵,好好的怎么就掉河里,她又不是三岁小孩,别的地方不掉就偏掉顾同志家附近?你看他们今天有是搂又是亲的,谁知道是不是早就有官司?那种小狐狸精也就骗骗你这种傻的,你看贺家大娘去说亲人家顾同志可没答应,说明人家顾同志也看不上她。”
不得不说这些话已经无限接近了事情的本质,闭塞的乡村,大半村民都是文盲,去过县城的都屈指可数,哪里会知道什么叫“心肺复苏”,什么叫“人工呼吸”,只固执的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并疯狂进行脑补。
顾闻骞很快就发现自己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但他生性淡然,不大在意那些意味深长的目光,只是在听到关于秋小婵的不利言论时生出了些许懊恼。
那天救人后他不该转身就走,该为自己的行为解释一番,但他当时急于撇清关系,反而让她被流言蜚语捆绑住。
对顾闻骞来说,他身为男人该有男人的担当,名声好坏无所谓,但秋小婵是个姑娘,还是个处境艰难的姑娘,名誉对她而言是非常珍贵的。
他忆起了那明亮的眼睛,或许正为恶意的中伤而难过,想确定她安然的消息,但连着三天,顾闻骞再没有看到秋小婵来河边割草,不知是溺水后受了凉还是以后再也不来了。
而此时的话题中心人物秋小婵,丝毫没有顾闻骞设想的伤感,这几天她就近打了猪草送去养猪场,空闲下来就在家里腌咸菜、晒菜干,这是农家人为数不多可以储存的食材,冬季食材匮乏的时候吃最适宜。
张大英这几天精神不济,秋小婵知道她是心病,为自己的婚事愁的,将最后几根焯好的蔬菜晾晒在干净的木板上后,秋小婵就回屋了。
“妈,你今天感觉好点儿了吗?”
因为身体不佳的缘故,张大英已经挺久没去村里上工了。
“还是有些头晕,躺躺就好了。”
“你中午想吃什么,我给你煮丝瓜蛋汤吧?”
“都行,你想吃啥就做吧,我不挑。”
说完张大英又问,“对了,家里还有米吗?”
“还有呢,省着些吃能吃到放粮的时候。”
其实最近吃的米跟面,都是秋小婵偷偷用积分兑换的,从张大英不管厨房后,一切都是秋小婵说了算。
今天中午的午餐是红豆焖饭、丝瓜蛋汤还有一道简单的蒸茄子,味道不错,就是连吃十天蔬菜,唯一算得上荤的就是鸡蛋,秋小婵特别怀念红烧肉,可家里没有肉票,她决定哪天去镇上称些不需要票的肉回来,至于钱,就用系统里的鸡蛋去供销社里换。
隔天早上,秋小婵用小竹筐装了半筐鸡蛋戴上草帽准备出门,走之前她跟张大英说了声。
“妈,我去镇上换些吃的回来。”
张大英躺在床上点头,“好,要去早回,注意安全。”
说完又指着房里老旧的橱柜说,“柜子抽屉有了钱,你拿点钱带着吧。”
秋小婵摇头,“不用了,我带了鸡蛋呢,去供销社一换就有钱了。”
她有原主的记忆,知道家里的钱并不多,张大英平时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份花,对女儿倒是挺舍得,不管怎么难每年大队发了布票后都会给女儿做两身新衣服。
秋小婵背着竹筐出门,从上次落水的事后,她已经好几天没在村子里出现了,今天一出来,众人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盯向她。
“她怎么好意思出来?”
“还笑呢跟没事人一样。”
“太不要脸了,以后谁还敢要。”
秋小婵昂首挺胸的往前走,从家里去镇上必经过村头,也就是牛棚附近,众人看她往那个方向去,以为她去找顾闻骞。
“这是去找顾同志?”
“竹筐里背的啥?看着像是鸡蛋。”
走到半道上,秋小婵被一个三角眼的农村妇女拦住了,在原主记忆中,这是个叫李春华的人,外村嫁来的,原主之前跟她从来没有过交集。
“秋小婵,我是李三的堂姐。”
李春华自报家门后秋小婵就知道她是谁了,原来是陈桂莲给她介绍的那个独眼龙。
秋小婵不用脑子猜也知道对方来者不善,又不能不搭理,只好停下来问,“请问有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