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友好势力和敌对势力背景总结
在这通讯手段极不发达的时代,要真正掌握一个王国的情况都是非常困难的,何况是世界性的局势。如果不是身处高位或者位于教廷这样庞大的组织中,大多数人只有在切身危机来到之时才能得到一些信息——就像这些被迫迁移的部族。更不论凭借对形势的了解进行推断,乃至于自主决定未来的走向。
因为云深说的是将“涉入”,不是被动语态。
本来以他的情况,最多能够得到这个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势力的基本信息,要更进一步的话,也就是对他们现在依附的兽人帝国再熟悉一些,只凭这些完全不够云深作出判断。他制定目标如此之高的五年计划,同时认定五年之内他们就会涉入战争的凭据的不只是他的理想,更多的是因为他得到的信息。
即使不是现代人,也会知道政治情报的可贵。云深在这个世界得到的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栖身之处,也不是已经从属于他的数千人力资源,而是一个可靠的情报源,从初来乍到的步步忐忑到如今的从容以对,并不擅长算计人心的云深能够到处都是破绽却又安然无恙地走到今天,范天澜可以说是他最大的依仗。
虽然从未宣之于口,但云深一直信任着这位境遇坎坷的青年,后者也从未辜负过他的信赖,云深就是根据范天澜为他提供的极尽详细的情报,在学习遗族历史的同时也大致上了解了目前对他来说最为关键的遗族目前的情况。
如果将才20岁的范天澜从12岁至今的生活经历列出来,足以成为一部精彩的跨大陆传奇,即使佣兵工会中的金牌佣兵也未必像他一样经历过如此多的地域,因为前者的冒险是为了生存或者生活,范天澜却是从16岁开始就身负使命。
因为他是“信使”。
遗族是大陆战争的失败者,在教皇格里高利四世颁布免罪诏之后,遗族的同盟军被进一步分化,势力更为孤弱,面对步步进逼的帝国联盟军和法师协会,当时无有退地的遗族领导者在破釜沉舟,慨然一战的悲壮之外,也必须为这个民族留下未来的火种。除了留下来进行最后战斗的兵士和将领,其余不愿成为奴隶和五等人的遗族放弃剩下的全部领土,数十万人分拨向帝国势力难以控制的蛮荒之地退却,既然祖先们是从另一个世界来到,从更为艰险的境地中积累起曾经那个帝国的基础,后世子孙不能守卫基业,丧国失地,至少也要守住命脉,蛰伏求存,以待他日东山再起。
大撤退既是保全,也是冒险,当时的中央帝国虽然已经被战争消耗得接近了经济崩溃边缘,政治影响力却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影响不到的地区不是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就是被凶悍残忍,不能驯服的蛮族占据,如果遗族转移的人口中有十分之一是战斗人员,那些蛮族并不多么值得畏惧,但长久的战争消耗了太多的青壮男性人口,以至于当时护卫的主力居然是以健妇营!
云深手上没有相关记录,无法想象当时的艰难困苦,只能说那必定是一次足以勘载史册的长征。这次战略撤退的结果是遗族分成了五个主支势力,其中四支隐匿在中央帝国的东南部,大部分生活在山区之中,最后一支却是在帝国西南部,凭借一道被称为“永夜之渊”的裂谷天堑与帝国相望。这也是所有遗族分支中发展得最好的一支,他们控制的领土自永夜之渊起算,囊括南海上的十七大岛,包括原住民在内人口已过百万,足以称国。同时他们也非常低调,明面上是以掌握信仰的火烈族为王,被遗族以锦衣玉食饲养着,同时对中央帝国俯首称臣,定期进贡,同时凭借一道天险隔绝,通过一些手段制造出遗族只是这个贫瘠属国之中地位低下的存在,人口也不超过十万的假象。
一百多年的隐匿和休养生息,遗族当初分成五支总计不过七十二万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三百多万,为了维持虚弱的表象,人口每增长到一定程度,除了南部,遗族其余诸部都会将部分精壮人口分离出去,让他们到更偏远的的地区去开拓领地,在中央帝国的大多数对遗族有所了解的贵族都以为那些黑发异族已经一蹶不振的时候,遗族已经快要渗透到里海与远东的交界处,在那大沙漠地带活跃着的头戴白色长巾的马克留骑兵就是他们存在的痕迹。
只有这种程度是不足以与中央帝国对抗的,遗族的力量宛如星辰分布,在一百多年的时光中,各分支发展着,也不断迁移着,帝国的封杀和地域的阻隔令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络变得非常困难,为了准确掌握分散各处的遗族势力具体的分布,影子佣兵团在两代团长的领导下,花了十二年的时间行遍中央帝国的边缘地带,最终由李云灵团长完成了一张秘图。这份秘图和其他遗族遗产一同被保管在神光森林里,信使的责任,除了将这张图和它的复制品们送到遗族每个分支的当代领导者手中,还要承担起连接这些分散势力的责任——把点连成线,为了日后这些线发展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