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劳动合约(第2/4页)
“真是无能啊。”年轻人看着他和随从匆匆离去的后背,非常感慨。
“连我们都吵不过。”
就整个市场来说,很少有人会有意同城市的新居民发生冲突。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为闹事而来的,在需要交流的时候,双方的态度大多非常友好。新居民完全不抗拒和外面的人交流,他们虽然能够通过报纸广播和上课之类的渠道了解到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但也渴望得到一些来自附近,最好是自己故乡的生活信息,而对外来者来说,比起市场旅舍服务员们过于完美的官方回答,他们更相信新居民们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尤其是在参观过那些出售作物种子的店铺之后,外来的交易者们有许多问题需要得到回答——无论一路上见到的各式奇景多么让人们的脚步流连,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凭借坚定的决心来到了出售作物种子的店铺前,它们就开在粮油食品店的旁边,普通店铺的面积已经足够大,出售粮种的店铺面积又是一般店铺的两倍大。但互相连通的店面里只有一侧堆放了看起来像是粮种的货物,外面的低矮展台上,用方形的木框装了土,也不知道他们是用了什么办法,让并排摆放在一起的木框里呈现出作物不同阶段的生长状态,就像他们在说明书上看到的那样。
人们要盯着这些在深秋清晨里青翠摇曳的作物看好一会儿,才注意到种子店另一边的空阔区域,那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只在墙上贴了写着很大文字的横幅,靠墙摆了三面的长桌和长椅,后面坐了一些看起来像店员的人。
人们已经通过路上经过的店铺积累了同店员交流的勇气和经验,所以他们上去便问:“种子怎么卖?”
店员很痛快地说了单价,人们虽然无从比较,却十分相信这是一个同其他商品一样合理的价格,因为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但是当他们掏出钱包,拿出在市场旅舍兑换的纸币,计算自己能购入多少种子时,店员说道:“除了货币,你们还可以使用另一种支付方式。”
“你们知道‘劳动合约’吗?”
人们当然不知道。
店员告诉他们,这是一种“以力换力”的契约,因为商品生产除了耗费原料,还要耗费人的力气,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将自然的物质变作商品,人们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货币,再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完成了一次“以力换力”——在这样的认识下,即使没有足够的货币,人们也可以通过与市场方订立契约,承诺冬闲时节将来为他们劳动多少天,来使自己现在就能获得需要的商品。
并且人们在这份契约中能够出卖的不仅是自己的劳力,还有别人的——毕竟许多人都是代表自己的村庄来的,虽然多人契约的条款更多,更复杂一些,但如果敢于允诺,一个贫穷的村庄都能将农具店里昂贵的水车带回去:他们甚至不必忧愁如何带上这些大家伙,城市会让专门的车队为他们送到村庄附近。
无论多么急不可耐,想要尽快付款好让自己少受些诱惑的人,在听闻这样的条件后都要倒吸一口气。
这真是从未听闻过的……借贷合同!
可是最初的惊骇过去后,不止一个人感到了心动。要抗拒交易会上诸多商品的吸引太难了,人们每作一次抉择都会感觉到精神的痛苦,不是因为自己的贪欲无法满足,而是为背后承担的他人的期望,每个人来到这座城市时都带上了所有的钱——所有他们自己和亲友邻居能找到的钱,不仅想要传说中的神奇种子,还想要买一些像“好面包”这样的食物和药物回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每天只要半个铜币,还包了一餐的通铺也让他们住得不安稳,所以这份“劳动合约”对他们是有极大吸引力的。
只是出卖劳力而已,哪怕出卖灵魂也不是不可行,人们反复追问,再三确定:一旦签订了契约,他们立即就能将自己看中的商品带走,他们可以就这样离开城市回到自己的村庄,只要在履约之日前抵达约定的地点,然后一切听从工头的安排。他们来履行契约的时候,只要带够他们自己路上的食物,不需要自备工具,也不需要带上铺盖,干活的地方什么都有。
最多干活到春天,他们就能够偿清契约上的债务,回到自己的村庄了。
这份契约苛刻吗?当然不,没有人认为这样的契约是苛刻的,除非外邦人要他们干的活是用血肉去打开魔界的大门。
人们也不怀疑新玛希城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保证这份契约的公正实现,这座城早已在人们的心目中塑造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形象。但人们的首先反应仍然是迟疑谨慎,这是力量差距过大导致的本能的不安全感。
而且人们很不习惯做选择,他们大多是无法可想才到这座城来的,如今却要面临如此之多——有限的金钱和近乎无限的必需品,窘迫的现在和被预支的未来——这些选择让他们感到非常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