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水口树
十一月中旬,京市的气温骤冷,几次临近降雪。
如今有公司和助理的打理,基本的保暖衣物不用谢不宁自己发愁。亚希又从国外寄来一大包大牌的冬春新款,其中不乏限量款式,出席活动绰绰有余。
有了余钱,谢不宁找老裁缝制了几件用料好的冬衣和被子,给青崖观的师父寄回去。
他自己要随剧组前往古城关拍戏,谢不宁实用惯了,花里胡哨的衣裳一件没带,只让小天买了两件厚实的军大衣塞行李箱里。
《流沙》的拍摄快进入尾声,后半段的故事背景恰好是寒冬腊月里的黄土古城。原定要去西北,不过后来姜山又和制片人商量了下,换成更近的古城关。
这样一来,路上消耗的时间就少多了。新的拍摄场地虽然偏僻得只比野外好一点,不过好歹是个历史名城,交通比先前预计的地点方便不少。
为了方便就近拍摄,剧组落脚在附近一座村子里,离拍摄地才半个小时的车程。
这里土地贫瘠,风很大,谢不宁刚一下车,迎着风就吃了一嘴的沙子。
裴白扬比他早到,从租住的白色平房里出来,揣着暖手袋,一看见他就笑了:“草,你怎么比我还像本地人。”
他来这半天冻得受不了了,赶紧脱了西装,入乡随俗地套上保暖的棉衣棉裤。可谢不宁刚来,一身军绿色棉大衣,比他还土。
但村里的大妈可不这么想,端着自家做的小零嘴过来:“哎哟,来大明星了,好俊的男娃。”
“你说同样的衣服,人穿的就是好看,看上去不一样嗷。”
她们也形容不出气质不气质的,只是觉得这人即使裹上大衣,往人群里一站,也是最显眼最俊俏的那个。
“来来,我家自己晾的瓜子,吃了不上火的,你们尝尝。”租给他们房子的大妈端来一盆瓜子,隔壁邻居又拿出自家晾晒的地瓜干。
谢不宁便一边道谢一边收下小零嘴,下车没到十分钟,成功获得一众本地大妈的喜爱。
“哎呀,好有礼貌的娃哩。”
其他工作人员跟着沾光,笑眯眯分了零嘴。裴白扬都有些嫉妒了,怎么他来时就没有这样的待遇?
殷梦柏打趣:“早知道应该让谢老师出马,村里人见了你,说不定就不拦着不让过了。”
“怎么回事?”谢不宁诧异地叼着地瓜干抬头,听她这话,好像和村里人有点矛盾。
这时姜山走进院里,听到后叹着气摆摆手:“嗨,没事,他们的大路不让咱们的车过,说是挡着祠堂了。”
经过庐庄的事,姜山现在对这方面再小心也不为过,也不跟人争,绕来另一条路过来。
就这样他还不放心,找到谢不宁:“听说这地方规矩挺多,咱们人又不少,万一哪个不小心犯了忌讳,到时候耽误了拍摄。要不你祭祭天地,保佑咱们这趟顺利点。”
谢不宁:“……”
就没想到,姜山比他一个道士还迷信,天底下哪来那么多鬼闹事。
偏偏剧组里其他人还觉得很有道理,纷纷不要脸的拍马屁:“不愧是姜导,想的就是比我们周到。”
剧组都传谢老师特别灵,虽然不论可信度几分,但不是图个心理安慰么。
谢不宁也很无语:“你们开心就好。”
姜山二话不说让人准备好法坛,一看就是有备而来。谢不宁选了个吉时,帮他把事儿办了。
小天只知道谢不宁有个身份是道士,但想不到还能如此操作,当即一脑门问号:导演怎么还让哥干这种事啊,专业是对口,可哪里不太对劲……
当晚,众人睡得很香。第二天早上起来,姜山神清气爽,第一晚没出问题就是个好开头啊。
出发去片场前,谢不宁在门口等车,看到一口大池塘边上,围聚了好多老少爷们。
他们租的房子和祠堂距离挺近,祠堂前面是一口方形的大池塘,池塘靠近村口的那角有棵樟树。虽然枝干折断一半,但也是冬日里附近难见的绿色。
村里一群男人对着树比比划划,不知道在争执些什么。
谢不宁知道,这种一个村子的事,外人最好不要去插手。正好车也开了,他便跟着大家上去。
下午回来时,天还没完全黑下去,就看见村口那棵樟树果然不见了,池塘边只剩一个木桩子。
姜山发现他老往那边看,惊讶地“哟”一声:“我听他们说那棵树前些天被雷打中了,要砍掉,还真没了啊。”
随即想到什么,他立刻紧张起来:“你看啥,是不是有什么影响?”
谢不宁也说不准,沉吟道:“姜导你知道水口树么。”
姜山摇了摇头,听名儿应该和风水有关吧,但他以前对风水一点不迷信,自然无从知晓。
谢不宁解释道:“以前的大族聚居,比较讲究风水,如果村里有能人,一般都会请风水先生来做风水局。”当然,灵不灵验又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