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五)……
原本朝中百官已然是大部分支持先派人去南阳城查看, 再决定是否出兵。
因为仅凭魏王一道折子实在缺少说服力。
毕竟递折子回来的是原本应当在自己封地的魏王,而不是南阳别驾。
在根本不了解具体情况时,谁也不敢直接提出兵。
天子也难以做这个决定。
尽管库高国曾在多年前败于大恒, 但这些年两国之间再未有过龃龉。
且大恒也有十余年未曾对外宣战,当初能带兵的将才如今都不再年轻,若眼下真要贸然派兵, 准备不充分也很容易陷于被动。
而近几年库高国发展也十分迅速,比之大恒也相差无几。
真到了两军对阵, 谁也不知会是个什么结果。
若库高国眼下果真已对大恒宣战, 且兵临两国边界, 大恒应战是理所应当, 可偏偏明面上库高并无行动。
谁也不愿因着魏王一封上书便去赌。
若魏王所说有误, 大恒便是贸然派兵再加上主动挑衅,于战略上便限于不利。
倒不若先派了人去南阳城查看情况再做决定。
原本已经这样计划好了, 可天子在下旨前又想到当初曾领军于库高一战的镇军大将军。
他觉着对方曾和库高国打过交道,比起朝中这些甚至有些都未去过库高的朝臣, 镇军大将军应当要了解得多。
因此天子便专程派了人去镇军大将军府上,将魏王所书奏疏内容告知, 再问了他的意见。
最终得到的答复是应当马上出兵。
镇军大将军在了解情况后, 亲自写了封信,让那去府上的内侍带回宫中交给天子。
而天子在看完那封信后, 最终力排众议,直接下旨, 认命在京中领了闲差,在家中休养的名威将军为帅,命其领兵二十万,即日出发前往南阳城外两国边境。
这位名威将军也就镇军大将军曾经的副将, 当初魏王戍边时的上级。
也是这次为数不多的支持即刻出兵的人之一。
他和自己曾经的老元帅镇军大将军想的一样,库高国人素来狡猾,且擅长各种手段,而魏王不是轻易危言耸听之人。那奏疏中所言必定是真的,且魏王也提过,自己会调亲卫赶往南阳,先拖住库高一段时日。
要知道,大恒律令,亲王国中亲卫无诏不得轻易离开封地,否则情节严重视同谋逆。
魏王敢将自己亲卫调至南阳,便代表南阳城中确实情况危急,因此他才顾不得这许多。
而之所以只有魏王上书,南阳别驾没有上奏告知情况,很可能确实已经被夺了权。
往南阳城外驻兵,最终打与不打,是另一回事。
总还会有回旋余地。
可不派兵,若库高果真意在大恒,等到对方拿了两城后再宣战,届时便已来不及了。
朝中百官之所以反对出兵,是因为担心若只是误会一场,会因此激怒库高,届时一场大战无法避免。
但镇军大将军和名威将军都是曾和库高打过交道的,自然知道对方的狡猾之处。
因此力主出兵。
天子原本也是想着出兵的,只是先前反对之声多,便只好暂且搁置。
眼下权衡利弊,他最终决定出兵。
只是决定匆忙,有了元帅,还需左右将军,可朝中旁的武将有人称病,有的便是年纪尚轻,不过领了武将之职,甚至连边关都未去过。
当个副将可以,做元帅左右臂膀却是不合适。
天子因此于朝中寻觅良久,才寻得一能任左将军一职之人。
可右将军一职却是只能空缺。
不过后来那名威将军似是想到有人合适,便请示天子。
于是大军出发那日,天子任命诏书便先一步叫人快马送去南阳城。
那名威将军举荐了魏王。
只因当初魏王曾在他手下戍边,他知晓魏王的才能。
而如今魏王又恰好在南阳,库高眼下的情况她最为清楚,因此右将军由他担任最为合适。
因着事关紧急,送信的驿使自然不敢怠慢,日夜兼程,跑死了不知多少匹马,换了四五个驿使,最终在半月内将天子诏书送到南阳城魏王手中。
而此时的魏王已然带着城中守卫和自己亲卫守了半月。
那几个先前被抓住的库高国人一直还被关押在南阳州府的牢中,而库高那边见魏王带着亲卫在,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暂时打消了入城计划。
可魏王也始终只是障眼法罢了,若迟迟等不到京中援军,库高迟早发现真相,届时想要抱保住南阳便难了。
更不必说云沧城内那些中毒之人所需的解药还未炼制完毕,若库高强行出兵攻下南阳,届时趁着云沧打乱再一举夺下云沧,魏王先前所做便都功亏一篑。
好在他等来的是陛下下旨出兵的消息。
同时也知道了,陛下认命他为右将军。
得知这个消息,他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