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6章 棉衣风波

京畿地区的气温近来下降了不少,朱由榔开始关注将士们的穿衣问题。

过冬的棉衣肯定是要提前赶制的。

虽说不用赶在寒冬腊月北伐,但至少是需要训练的。

朱由榔可不希望将士们在零下的严寒中瑟缩打着哈气取暖。

这件事朱由榔准备交给王贺年去办。

一来王贺年本就是商贾出身,对于布帛棉花之类的东西很了解,让他负责此事不会被人忽悠。

二来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就是一道天然的保护符,也没人敢忽悠他。

如今明军数十万大军,光是拱卫京师的军队就有不下十余万。

这么多人需要赶制棉衣,布帛和棉花的消耗量肯定是十分惊人的,必须提前安排,否则很容易出现短缺的情况。

王贺年在接到圣旨之后立即马不停蹄的安排人手前去京师市场上进行调查。

经过一番询问,王贺年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眼下棉花上充足的,倒是布帛可能会出现短缺。

他立即将这个情况第一时间回报给了天子,请求天子圣裁。

朱由榔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但不忧反而是狂喜。

他怕什么就是不怕布帛短缺。开玩笑,珍妮纺织机是白发明的吗。

有了珍妮机,织布的效率直线提升,别说是十万将士们所需要赶制棉衣的布帛,便是再加一倍,个把月也赶出来了。

当然,珍妮机眼下只是在江南地区得到了推广,京畿地区因为刚刚收复不久还没有正式推广。

但这件事本就是想不想的问题,只要朱由榔想随时都可以推广。

这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朱由榔并不是一个盲目乐观的人。

但现在他已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没有理由不自信啊。

只要棉花充足,一切问题都好说。

朱由榔第一时间下旨,命令工部将珍妮机推广开来。

京畿中的匠人并不少,且都是极富经验的老匠人,只要教的到位上手是很轻松的事情。

半个月,朱由榔给了工部半个月的时间。他希望半个月后能够看到珍妮机在京师全面铺开。

……

……

棉花采买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市面上棉花数量虽然多,但基本上是散落在各个铺子上的。

这些铺子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基本上是各卖各的。

王贺年要去采买,就必须一间铺子一间铺子的问过去,不能有任何不耐烦的情绪。

而且他还不能用锦衣卫的身份去施压,如此一来非但传出去不利于锦衣卫的声誉,还很有可能影响到皇帝陛下的声誉。

如果真是如此,他可就万劫不复了。

当今天子爱惜羽毛胜过一切,这是陛下绝对不可触碰的底线和逆鳞,任谁也不能碰,碰就是死字。

这一点王贺年十分清楚。

所以他表现的十分客气,哪怕是对方不可理喻的开出高价,他也会平心静气的和店家讨价还价。

做生意嘛讲究的是一个和气生财。

这一点王贺年早在重庆时期主持自家生意时就领悟到了。

棉花的来源繁多,品质自然不能保证一个标准。

王贺年只是先行采买,后期还要进行一轮遴选。

凡是不符合标准的残次品,基本上都是要进行剔除的。

这些残次品按照陛下话可以冲入内库之中进行二次利用。

当然王贺年也要关注织布进度的问题,毕竟如果不能在一个月内把布帛准备妥当,便是棉花已经打理好了也是徒劳。

王贺年可不希望到头来落得一场空。

好在工部他也算相熟,只需要打上一个招呼,基本上就算是定了。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便是一月。

按理说已经到了工部交布的时间,王贺年自然前往工部要货。

可是这不去不知道,一去却是着实吓了一跳。

原来王贺年去了工部才发现布帛只制造出了一多半,还有一小半没有织好。

这可真是一个晴天霹雳啊。

对王贺年来说,布是最重要的东西,这就相当于等着做饭的人发现没有米下锅了,这能不急吗。

王贺年也是醉了。这工部的人平日里一个个看着人五人六的,稳的不行。

当时他们也是拍着胸脯保证不会有问题,一定能够按时交货。

可到头来怎么还是划了呢。

王贺年当即质问工部的主办官员。得到的结论却是他们也无可奈何,因为有一家富商把市面上的布帛全部收了去。

王贺年听到这话直是目瞪口呆。

富商收布?

还是收的成布不是丝?

这是闹哪样啊。

要知道工部收布可是摆在明面上的,那是代表了朝廷,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跟朝廷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