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程永宜归来(第3/6页)

当然,萧颖自己一个不说实话的人,有何资格要求旁人对她如实相告?

面对宋辞控诉的眼神,萧颖既然决定见人,也是早有打算,看来该与之道别了。

“宋刺史。”与宋辞怨念的双眼相比,萧颖很快镇定下来。

波澜不惊地朝宋辞作一揖,这意思谁能不明白,她这是将公事和私事分得一清二楚。

萧宁不得不感叹,萧颖这承受力,实非常人可比。她亦自叹不如!

宋辞叫萧颖的淡定如同浇了一盆冷水,一瞬间便清醒过来。

他就同人说实话了?

既然他从未与人以诚相待,又怎么能怪对方亦不曾以礼相待。

况且他们的私事若是放在明面上说,如何说?

他此番前来的目的,总不能自己先忘了吧?

宋辞恢复清醒,额头青筋跳动着,不难看出他的隐忍。

萧宁全当作看不见,“请。”

有她出声,两人这才反应过来,对啊,这可不是只有他们两个。

“殿下。”宋辞别管跟萧颖有什么情况,在萧宁面前,他得老实呆着。

“大病痊愈,恭喜。”萧宁选择性忘记某些事,只管与宋辞道一声恭喜。

宋辞也是不容易,这么多年有唐师在前,宋辞被压得死死,唐师都成六部尚书之一,中枢重臣,他虽为一方大吏,总是差一点。

差一点,差一点,就那么差一点,他都跟唐师差了一辈子,宋辞是不信邪了!

也正是因为这份不服气,宋辞病得命都快没了,却依然撑过来,活下来。

活下来,总会有机会赢唐师一回!

宋辞就是不放弃,也就到了今日。

“多谢殿下挂念。”宋辞相信萧宁是记挂他的。

他病了这些日子,萧宁一直派人前去探望,须知这些日子萧宁的事多如牛毛,能记得他生病这事,宋辞岂有不感激的道理。萧宁只管论公事,“你出任两州刺史,治下有道,百姓传颂,甚好。”

可不是吗?

哪怕宋辞之前比之唐师有些差距,亦是无伤大雅,能治理百姓,更能安一方边境,此功不能抹去,萧宁给予肯定。

宋辞更不敢受此夸赞,“臣既为臣,当尽忠尽职。”

早年或许还不能明白萧宁,不,是大昌只看能力,多年下来,瞧那些做实事的人步步高升,他还有什么不明白。

既是明白,便当为之,万万不能让自己落后太多,最后为朝廷所弃。

“这一次,陛下与政事堂诸公商议,留你为太府卿,参预朝事,助政事堂助诸公统率天下,你可愿意?”萧宁之前就同萧谌和政事堂诸公商量过,政事堂,正是诸位宰相,可是年岁渐长的宰相们,精力难免不足,若是将国家之重担尽压于他们之身,怕是他们撑不住。

如今大昌人才辈出,总得准备储备宰相吧。

六部尚书可出任宰相,其余能干者,在六部尚书无错的情况下,总不能苛刻以替代。

倒不如挑几个不错的人,入政事堂,挂上参预政事、参知政事什么的,就是给挂个宰相之名,可助宰相们行事,这样一来的话,萧宁想到有不少人可以调入。

就是萧谌和政事堂几位同样也想到好处,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能多几个人帮忙打打下手,不让宰相们忙活的事再多,甚好,甚好!

萧宁这话同宋辞说得这般明白,宋辞岂有不谢之的道理。

“谢陛下,谢殿下。”倒是个聪明人,不会一味只将功劳记在萧宁头上,也不会把萧宁推出去当出头鸟,引起天下而攻之。

“只不过须你再一等,此例一开,并非只你一人而已。”萧宁见宋辞,本就是为传达此意,亦为叫宋辞安心。

为国出力的人,纵然卧病在床多日,大昌都会记得,也定会提拔以用之,断然不会用了就忘。

宋辞之前是有几分忧心,毕竟离开朝堂日久,难免让人觉得他是不是不成。

若是当官的不成了,也就没有再让他当官的必要,这个道理宋辞自明了。

入长安这些日子,虽说刚迁新都,萧宁也将被封为太女,他是递了帖子却不敢催促,只能耐心等候。见唐师意气风发的样儿,宋辞心下难免气闷,然后......

视线不留痕迹地扫过萧颖,萧颖何许人也,原本注意力就放在宋辞之上,宋辞任何反应她都看在眼里,自然便知道他这一眼望来。

看且看,再怎么看也改变不了什么。

萧宁听着感谢的话,就算再想绕回正事,萧宁昨日看到某人时亦震惊无比,算了,她这亦不知该帮谁的事,还是由他们自己解决。

皆是在朝之人,且在萧宁知道宋辞同萧颖的关系前,萧谌已然同政事堂诸位通过任命宋辞为太府寺卿一事,早晚总是要碰面,还不如萧宁先为他们准备这一回。

“你且好好休息几日,待大军班师回朝,一应封赏下,你也该走马上任。”萧宁正事说完,完全没有要留人的意思,这便将人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