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设计改造

移动基地这种东西其实算是很常见的一种设定,大型可移动载具或是建筑物在许许多多的游戏或是影视作品亦或是小说中都有出现。

科幻也好、魔幻也好,都属于很常见的设定,各种衍生设定或是相关作品也都非常多。

以苏维亚人做出来的陆地巡洋舰为例,其实这也算是一种移动基地了,只不过当初苏维亚人显然是把这东西当作战载具在开发,而不是当成移动基地来设计。

至于说区别,作为作战载具开发的陆地巡洋舰一切都是以作战为目的而存在,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苏维亚人一贯傻大黑粗的设计风格,内部空间狭窄,基本上都是用于作战的舱室。

加上还要有地方容纳弹药舱和整个双联装305mm炮台的传动机构,士兵在驾驶这台陆地巡洋舰的时候,固然能够发挥出强大的作战能力,但本身是别想有什么舒适度可言了。

陈新在原型机里看过,这台陆地巡洋舰虽然说不至于没有涉及乘员舱,但它的空间基本上也就只是一张狭窄的单人床,可以让士兵躺在上面睡一会而已。

而且这些床铺全都两三张叠在一起的设计,比卧铺车厢里上下铺之间的空间还要狭小,并且所有的铺位基本上都在作战位置附近,似乎是为了第一时间让士兵能够投入战斗。

至于其他的功能性舱室,则全部都是为了战斗而服务,加上整台陆地巡洋舰内部还要铺设大量的隔音与减震材料,避免开炮的时候内部的成员直接被震死,整个陆地巡洋舰内部的空间就更狭小了。

但移动基地是不一样的,其更多的是具备完备的功能性,能够作为一个“基地”而存在,提供后勤、物资等各方面的保障。

而且作为一个基地,虽然说不一定非要强调居住的舒适性,但足够的居住空间还是要有的,甚至于厨房、餐厅这些设施也应该具备。

毕竟是个基地,虽然移动基地不一定有一个正规的固定基地那么大规模,但至少还是要能够应付各种场面的。

按照陈新的设计,移动基地的规模应该要比陆地巡洋舰更大一些,不过内部就没有必要塞得那么满了,像苏维亚人为了安装双联装305mm炮塔而硬塞进去的传统结构以及用于支撑炮击的缓冲结构就完全可以去掉了。

至于说什么隔音、减震材料,这些都可以替换成更现代化的材料,设计结构也可以进行一下优化。

移动基地说到底也还是要在路上跑的,这么大的东西,减震、隔音也必须要做一下,不然跑起来能把桌子颠翻可是不行的。

“所以大炮是肯定要拆的,核反应堆也没必要用原来的设计……”陈新用纳米分子投射出了陆地巡洋舰的立体影像,正在一点一点的做着调整。

原本那两门十分显眼也相当具有威慑力的炮管连同整个炮塔一起被拆掉了,这样一来不仅腾出了大量的载荷,也在整个底盘上腾出了大量的空间。

虽然说火炮作为自卫武器或者道路清障器还是应该装一个,但305mm还是口径太大了,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不说,也完全没有必要。

就好像现代军舰上已经只装150mm口径以下的火炮,还只装一门意思一下,主要攻击手段已经换成更好用的导弹了一样,陈新就算要在移动基地上装武器,也最多装一门130mm的舰炮,不会再用这么大口径的玩意了。

整个陆地巡洋舰内部的空间也全部要重新设计。

虽然说苏维亚当初的设计师们非常的天才,能够将这么大的钢铁怪兽设计出来,但苏维亚都已经解体三十多年了,很多设计虽然今天看都很精妙,但也同样很多设计都已经过时,很多地方都需要调整。

而且现在这东西不是作战用了,那么其内部很多部分都是可以去掉的,而新的功能同样也是要增加的。

按照陈新的想法,餐厅、浴室这些都肯定是要有的,而舱房多少要改成独立的隔间而不是像原来一样只有几张单人床。

除了这些之外,陈新还打算在移动基地上加一个机库和停机坪。

这是参考军舰以及许多科幻作品中的移动基地得出来的结果,有直升机的话移动基地就可以快速的部署行动小组,有什么事情也不用整个基地开过去那么兴师动众。

而有了直升机,全地形车之类的载具自然也不能少,所以还得加个车库。

随着陈新的想法,眼前投影出来的立体影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炮管和炮塔消失,车身被拉长,底部加了一对履带底盘,让其从原本的四个坦克底盘加到了六个,拥有了六对十二条履带。

与此同时,整个动力系统也被陈新换掉了,原本的核反应堆着实占位置不说,还是非常老式的设计,现在陈新干脆直接换成了自己设计的聚变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