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电气线路的难题

将天气控制器拆解成不同的功能模块,这确实是一种可以缩减其占地面积的方法。

因为当初苏维亚人修建天气控制器的时候是采用的平铺结构,这也就导致了天气控制器所有的配套设施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造成了天气控制器的占地面积非常大。

然而将其拆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的话,只要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叠放,就可以起到缩减其占地面积的作用。

这就好像十几本书全部摊开会是很大的一摊,但你将所有的书都摞在一起,就只占一本书的面积。

不过即便如此,目前天气控制器依旧是一个庞大的超乎想象的庞然大物。

占地面积超过数公顷的基地,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天气控制器的配套设施和功能模块,就算陈新能够将其拆解,分门别类的塞进移动基地里,也不是目前情况下一台移动基地所能够塞下的。

就算是将移动基地整个内部掏空也做不到,体积超出太多了。

所以在考虑如何将天气控制器塞进移动基地之前,还是要先缩减天气控制器各个配套设施和功能模块的体积。

而这,就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硬仗了,无论是对陈新还是对普通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场需要实牙实齿去啃的硬骨头。

对于制造业来说,大家都公认的一个准则就是,在保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想要将一件东西做的越小,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

这不光是加工精度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在缩小了体积的情况下依旧保证设备或者零件的功能,让其能够维持原本的功能,而不是因为缩小体积而功能有所衰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记本电脑之所以比台式机贵,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内部零件需要做的比台式机小。

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功耗、散热等一大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等比例缩小就完事了的。

这不仅是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天气控制器这种超大型的设备同样也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甚至,天气控制器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加的严重。

首先横在陈新和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解决供电线路问题。

天气控制器是一个超级耗能大户,不仅需要一座核电站为其供电,还需要粗大的线缆来传输这些澎湃的电能。

如果是放在基地里还好,粗大的线缆大不了专门挖电缆沟去放,总归有地方布置。

但是移动基地可不一样,它的体积就只有这么大,怎么布线简直可以说是一门学问。

因为这不仅仅只是把线路接起来就完事了,还要保证线路之间不会互相干扰,线路的能量传输效率必须保证在最佳状态,同时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够将这么多线缆塞进移动基地内本就不宽裕的空间之内。

“我已经和国内联系过了,小型聚变反应炉国内会尽快运过来,在这之前我们需要拿出一个走线的基本方案来。”陈新在会议桌上用纳米分子投射出了移动基地的透视模型,并且将其中的能源系统摘除,换上了一个小型聚变反应炉的模型。

看着陈新将聚变反应炉放进了移动基地,并且移动基地内部自动适应了小型聚变反应炉的体积,几名工作人员都眼前亮了一下,觉得这种纳米分子投射图纸的技术很实用,而且也很直观。

当然,这种感想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大家很快便将思路拉了回来。

陈新搜投射出来的移动基地透视模型,除了移动基地的结构和设备之外,原有的电气线路更是一根不差的全部模拟了出来。

有着移动基地的全部设计图,陈新做到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

对于其他工作人员而言,这免去了他们翻阅如山堆积的图纸的烦恼,只需要从模型上直观的去感受就能够知道移动基地的走线情况。

但是面对着那复杂如蛛网一般的移动基地内部电气线路,还是有人觉得自己回去翻图纸可能跟好一点,至少没这么眼晕。

庞大的移动基地内部,几乎每一处地方都需要用到电,自然线路也是不能少的。

在图纸上可能只是一条细细的示意线和符号,但在实际当中,可能就是几十根甚至上百根的电线、电缆,当这些线缆完全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其所织造出来的,就是一张巨大无比,远比蜘蛛网还要复杂的大网。

尤其是你还要在这密密麻麻的线路之中分辨每一根线路的用途、以及它要接到哪里,实在是一件非常废眼睛的活。

好在陈新也知道这一点,略作调整之后,将过于复杂、细化的线路隐去,只留下了主要的线路。

这下倒是直观了不少,就好像一个人,如果将全身所有的血管包括毛细血管都巨细无遗的画出来无疑是会密密麻麻到让人头晕,根本无法分辨到底哪是哪,但如果只是主动脉和主静脉这些主要血管,那一个初中生都能够分辨出这些血管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