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消除后患

平、定、永三王!

或许只是三个年少的藩王,但是他们的身份极为特殊,他们是先帝崇祯的子嗣,尤其是平王,那可是曾经的太子!

曾经的国本!

哪怕现在他只是普通的藩王。但他仍然是先帝的儿子!他身份注定和其他人不同。

不是他啊!

他们三个人的身份在大名都是极为敏感的。甚至在很多时候,大家伙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忽视他们。

并不是忽视。

而是为了避免提起他们,毕竟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他们继承大明的皇位!

但是现在唐王提出的请求,却让大家伙儿无法忽视他们,因为,现在唐王请求移国海外,哪里是为了他自己啊,分明就是项庄舞剑啊!

“唐藩的于先帝仍有遗怨啊!”

路振飞的一声长叹,让众人的脸色无不是微微一变。

能没怨气嘛!

当年下旨天下勤王的是先帝,藩王中就一个唐王响应了,结果非但无功,反倒成了罪过,被关进中都高墙受尽苛虐。

心里没气……骗鬼哪!

现在好了,老子的过,应在儿子身上了。

海外,海外再苦能苦得过中都高墙。

老子不舒服,你们三位小爷也别想舒服!

这唐王……心机可真够深啊!

“我大明还没有封藩于海外的先例,既然如此……”

李建泰正色道。

“还是回了吧!见白、研文以为如何?”

其实内阁并没有权利回绝他,因为按道理来说他们只有票拟的权力,他们做出的决定还需要皇帝的同意。

不过一般情况之下,皇帝并不会推翻内阁的决定。当然,在此之前内阁必须做出决定。

而他的决定就是回绝唐王的要求。他或许是个庸臣,但他心里从不曾忘记先帝的知遇之恩,涉及到三位王爷,不能不有所表示,同时又拉上了路振飞和高弘图,他们可都是先帝旧臣啊!

“王无过,何必封于万里之外?”

路振飞也表明了意见,五名阁臣只要三个达成一致,这件事基本上就算是定了。

可面对他们的决定,高弘图却沉默了下。

“研文,可是有其它的看法……”

面对李建泰的询问,高弘图答道:

“我觉得,封于海外,未偿不是件好事。”

李建泰的脸色略一阴沉,他高弘图难道不记得先帝的知遇之恩了吗?难道他想要眼睁睁的看着先帝的血脉被流放到海外吗?

但这样的话他不能说,也不敢说,只是他冷冷地说:

“那你说说,怎么就不是件好事了。”

怎么说?

从何说起?

高弘图的心里一时间尽是五味杂阵,他能说到海外保住三位王爷的性命嘛!

留在大明国内……不说其它人,就是你们两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不也是念着先帝的旧恩吗?

越是如此,越保不住他们的性命啊!

你们几位……当真是糊涂吗?

想要保住先帝的血脉,就必须把他们扔的远远的,只有如此才能保住他们的性命,只有陛下看不到他们,大家伙儿看不到他们。他们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

要不然到最后……难道要让他们像建庶人那样,被一辈子关在中都的高墙里?

相比之下,流放到海外……那也是大明的王爷啊,总好过一辈子被关在中都的高墙里吧。

可是这样的话,高弘图不敢说,更不能说。

说出来,那可是死罪!

只是感叹道:

“我只是觉得,陛下有意于海外为我大明开疆拓土,而且就眼下来看,无论是台湾也好,河口也罢,甚至就连南天门,都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既然如此,封大王于海外,未尝不是件好事,况且,这海外也不像古人说的那样,什么边陲偏地,我听大员县说过,大员现在人丁不下内地的大县,良田阡陌相连同,不下百万亩,人丁十数万,觉得海外荒蛮,不过只是成见而已。”

过去,朝中的大臣们为什么反对开疆拓土?

不是反对开疆

张秉文赞同道:

“研文所言甚是,河南百姓贫苦,产出有限,供养藩王,实在是吃力的很,而海外富产稻米,唐王稳藩海外,不但宗禄有了保证,河南百姓的负担也能减少许多。”

在唐王奏折的这一问题上张秉文是怀有私心,他希望唐王到海外,更希望三位王爷到海外去,这是保住他们性命的唯一办法,或许现在陛下能容得下他们,但是将来呢?

陛下是要做圣君的!

眼下,世人畏惧陛下的性情,没有人敢说三道四,可是难免将来会有人拿三位王爷当大旗,那怕就是三位大王不愿,也没办法阻止别人,到时候陛下就是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