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2/5页)

不在的这些日子,也不知家里如何。关语堂收到她的信,是否已离开京城?

朱婆子从外面进来,眼神示意离去的娄诏,小声问:“姑娘,你惹大人生气了?”

冯依依抱着软枕滚在竹席上,眯起双眼:“他不是天天都那副模样?”

“你可小点声儿。”朱婆子劝了句,继而笑了声,“看大人的样子,奴婢还以为在闹别扭。”

冯依依抿抿唇。不知是不是别扭,但是说不进话是真的。

辛城。

夏日清晨难得凉爽,冯宏达提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写完后将纸贴在墙上。

墙上,已是密密麻麻的纸条,有昨日留下的,前日留下的;有东西放在哪儿,有什么时辰要做什么?

也知道自己记性越来越差,这些日子,冯宏达甚少往外跑,大多留在家中。

走到院中,地上躺着几条长木,旁上一捆绳子。

冯宏达撸起衣袖,捞起放在墙边的铁镢头,手臂用力举过头顶,后面落下,刨进土里。

这处位置在高墙边,顶上一棵榕树,树冠撑开大伞一样,清凉又遮阳。

没一会儿功夫,一个土坑挖好,冯宏达将一根长木栽进土中,然后双脚将土踩实落。

如此,又挖了三个坑。

毕竟体力有些吃不消,加之太阳起来,天热得厉害,冯宏达走进亭子。

抬起袖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冯宏达捞起桌上的水杯,往嘴里灌了几口。

半边脸上,狰狞的伤疤拉扯着,被汗水洗过,更添了一分骇人。

这时,传来孩子咿咿呀呀的声音,冯宏达看过去。

见正是朱阿嫂双手托着桃桃的手臂,带着她在学走路,两只小脚虚虚踩在地上,兴奋的咯咯笑。

冯宏达脸色变得柔和,大步迈出去,一把就把小家伙儿抱起来,拎在空中转了一圈。

“小姐是自己走过来的,看来是想外祖了。”朱阿嫂笑着道。

冯宏达双臂颠颠孩子,只把自己那半边完整的脸给桃桃看:“快些学会走路,祖父领着你上街买糖,带你去郊外骑马……”

后面的话变成笑,多少有些无奈。

“老爷,我去伙房给桃桃蒸蛋羹。”朱阿嫂指指前院。

“依依有没有来信?”冯宏达问,“语堂是不是快回来了?”

朱阿嫂停下转身的步子,道:“信还是前日那封,至于船,我去问过,都还没回。”

“又不是什么远地方,怎么去这么久?”冯宏达心里挂念,总觉得不踏实,已有几日夜里睡不安稳。

若是以前他定然会亲自出去寻找,现在不成了。他记性变差,万一出点事,实在不敢想,还是决定守在家里等人。

“去忙吧,孩子我来带。”冯宏达抱着桃桃走去大榕树下。

难得起了一身风,树叶摇晃,沙沙作响,知了也跟着聒噪起来。

桃桃伸着小胖手去抓立起的长木,圆圆的眼珠明亮。

冯宏达心情愉悦的笑了两声,大手摸摸桃桃毛茸茸的头顶:“祖父好不容易栽好的,你这小东西敢给我推到试试?”

桃桃嘴里咯咯笑,干脆两只手一起去够。

“好好,”冯宏达往前一步,妥协的让桃桃抱上那截长木,“只是支木,四根立起来,到时候两根一组,用绳子将顶端扎紧咯。再在上面搭一根横木,就能做一个秋千。”

桃桃眼睛咕噜噜转着,摸了一手的木屑,然后想也没想就往脸上拍。

“桃桃,”冯宏达抓住娃儿的双手,哭笑不得,“你是个姑娘,要往脸上抹粉,这还往脸上抹灰。”

说着,冯宏达抱着桃桃去了亭子,拿帕子给把小手小脸擦干净。

完了,他就把桃桃放在自己腿上坐着,看去榕树下,喃喃着:“咱家在扶安,端阳节时,家家户户都会竖起秋千。”

桃桃现在安静了,两只手抱着一只甜瓜,正张大嘴巴啃着,只有两颗小下牙,废了一顿功夫,只刮破了点果皮,那甜瓜倒是被糊满了口水。

冯宏达笑着,疼爱的捏下孩子脸颊:“等你娘回来,就让她带着你一起荡秋千。”

说完,冯宏达抬头看看天:“依依,爹给你竖了秋千,端阳节一定回来。”

京城,关语堂这边,他之前认识一个人,也是往西域来回跑,正住在京郊。

想着干等也不是办法,打算去找那人问下,看能不能打听到徐魁的事。因为他现在不确定,冯依依是不是去了徐家。

天已下黑,夏天白日里总是长些。

关语堂打听到城郊,知道那座村落已经离得不远,便又紧紧脚步,想在天黑透之前进去。

正走着,突然身旁经过一辆骡车,车板上装了几口麻袋。

“劳驾,”关语堂快跑两步,对着坐在车后头的男人问,“小安村离着还有多远?”

谁知那男人瞬间紧张起来,手摸去麻袋下:“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