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欧帝三拳
秦清和李玄都并未第一时间入城,陆雁冰作为打前站之人,先一步进入皇城。
毕竟她曾在太后谢雉身旁待过一段时间,又曾在青鸾卫都督府任职,对于皇城更为熟悉。
皇城中的禁军已经投降,当陆雁冰穿过承天门进入皇城之后,立时就见到了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杨吕。
虽然杨吕是天人造化境的大宗师,陆雁冰不过是初入天人境,但陆雁冰代表的是李玄都和秦清,所以杨吕主动行礼道:“见过五先生。”
陆雁冰抱拳还礼道:“龙老人伏诛,老师傅功不可没。”
魏廷的惯例,文臣中地位尊崇之人被尊称为“老先生”,宦官中地位尊崇之人则被尊称为“老师傅”,陆雁冰好歹是在朝廷混过几年,对于这些规矩还是十分熟悉。
杨吕笑道:“不敢居功,不敢居功。”
陆雁冰与杨吕并肩而行,只觉得快意无比。
放在当年,她做青鸾卫的右都督,见到这位大内首宦,要主动行礼,以下属自居,就算抛开朝廷的身份不提,以境界修为而论,她也不过是个晚辈,没资格与杨吕这等人物平起平坐,可如今两人不仅仅并肩而行,甚至杨吕还稍稍落后了半步,给了陆雁冰很大的面子。
陆雁冰很明白这些是从何而来,皆因她是李玄都的师妹。
人是需要感情的,没有真正能够太上忘情之人,李玄都也不例外。
李玄都是个孤儿,没有父母兄弟姐妹,对他来说,师父即父,师兄即兄,她这个师妹便与亲妹妹无异,而且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妹妹,感情深厚,哪怕日后陆雁冰做出种种忤逆行径,李玄都仍是原谅了她,还像过去一样待她。
正因如此,旁人都不敢小觑陆雁冰,这与陆雁冰本身的能力无关,哪怕她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也是如此。
在杨吕的引领下,陆雁冰径直往天宝帝的书房行去。
事实上,在李玄都和秦清的眼中,这位小皇帝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所以秦清接见魏廷的文武百官,李玄都见了儒门的大祭酒、山主,最终派了陆雁冰来见小皇帝。
陆雁冰在事前就询问过李玄都,到底要怎么处置这位末代帝王,是准备让他主动禅位?还是让他死得无声无息?
李玄都的回复是,都不必。
李玄都的想法很简单,新朝廷是否稳定,不在于一个皇帝名号,而是人心所向。如果秦清建立的朝廷能够为天下苍生谋求太平,人人安居乐业,那么休说是一个末代皇帝,便是把大魏的历代皇帝都搬出来,也没什么意义。反之,如果秦清建立的新朝廷倒行逆施,人心尽失,那么就算没有天宝帝,也会有无数的徐家子孙被人推出来,杀不胜杀。
秦清的想法与李玄都并不相同,却也殊途同归。
因为王朝更替总要讲究法统,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禅位,不过秦清不是权臣得位,他一直否认自己是大魏的臣子,这次出兵更是在檄文中明言要推翻大魏朝廷,而非遮遮掩掩的清君侧。换而言之,秦清建立新朝,法统必然不能来自于大魏,而是要往前追溯。
从徐氏皇族的大魏朝廷往前推移,分别是特穆尔皇族的金帐、赵氏皇族的大晋、李氏皇族的大齐,金帐不必多说,第一个排除在外,关键就在于大晋和大齐。
秦清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一直在大晋和大齐之间摇摆不定,大晋太过软弱,名声不好,而且大魏是伐金帐继大晋,从这一点上来说,大魏是继承了大晋的法统,秦清再去继承大晋的法统,便有些不合适了。大齐强则强矣,可难免让人联想到如今的齐州和李家,秦清相信李玄都的操守,可如果李玄都不在世后,有人借机生事,也是麻烦。
不过李玄都将“传国玺”交给秦清之后,秦清彻底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继承李氏皇族的大齐法统。
原因很简单,还是在于“传国玺”。
历代帝王皆以得“传国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千余年,忽隐忽现,待到大魏太祖皇帝起兵驱逐金帐时,已经杳无音信。
有传言说大齐哀帝火烧玄武楼之后,传国玺便不知所踪;有传言说大晋幼帝被金帐大军追到南海之滨,抱着传国玉玺跳海而亡;也有传言说金帐将“传国玺”带回了草原王庭,大魏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两代帝王之所以数次北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追回传国玉玺。
其实“传国玺”落在了儒门手中,根据社稷学宫的记载,“传国玺”来到社稷学宫的时间正是在火烧玄武楼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