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绿豆汤和菊花茶 一天净赚三百多
两点多的太阳像个大火球,田地里一丝风都没有,远远望过去,远处公路边上的房子和白杨树在热空气中轻微抖动。
到了二姑家,宋招娣摘掉草帽,小心地擦擦汗,她头上的伤口又在渗血了。
“姑?”
“厨房呢!”
二姑已经煮好了绿豆汤和菊花茶,正用大铁勺舀进大铝罐里,蒸汽里浮动着淡淡的甜香味
宋招娣打开冰箱上层的冷冻室,取出用食品袋冻的冰块。
这个年代,冰箱在农村还是稀罕货。不光是贵,还不是谁都能买到,得托人。
二姑家开了商店后才买的这台冰箱,万宝的双开门,草绿色,冰箱背后有个鼓鼓的压缩机,一启动,嗡嗡震颤。
冰块已经冻好了,每块都有两个拳头那么大,宋招娣撕开塑料袋,把冰块放进大铝罐里,绿豆汤和菊花茶顿时发出一阵滋滋的轻响。冻冰块的水里加了蜂蜜和冰糖,等她挑到山上,饮料的甜度正好,还凉丝丝的。
“这办法真好。”二姑本来想用冰箱配的制冰盒冻冰块,可那盒子一盒才十几块小冰块,哪有这个法子快。
“姑,你待会儿再冻一块冰,晚上我给你和雯雯做刨冰吃。”
二姑不让,“你们年轻女孩子可不敢吃这么冰的东西!不然月经会肚子疼。”
宋招娣笑笑,“今天早上那白毛巾还有么?我也捎上去卖!”
这些白毛巾织得很稀薄,是二姑夫一个开毛巾厂的朋友给的。订这批毛巾的客人原本要开旅店,毛巾下方印着“红梅旅社”,可旅社没开成,毛巾也不要了,这些毛巾白占着仓库二三年没人愿意要,毛巾厂老板只好送给亲戚朋友们。
二姑领着她到后院库房一看,这毛巾还有好几打呢。
拿下毛巾,宋招娣看到货架最里面还摆着一堆样式古老的搪瓷茶杯,白杯子带蓝边,杯肚子上印着“学大寨”红字。
她一愣,“这些搪瓷茶杯哪儿来的呀?”这可够复古的。
“嗐,还不是你姑父!去年在杭城打杂工的时候,他帮人清理破房子,人家当垃圾扔的,他觉得可惜,愣给用麻袋背回来了!”
“得嘞,也拿出来,我洗干净挑上山卖!”
“哎唷你可别费这劲儿了,人家剧组的都是城里人,长途来的,谁会没有自己的杯子,谁要啊!”
“卖给要喝绿豆汤的呀!”宋招娣笑嘻嘻。
二姑拗不过她,只好拿下来洗了,用麻绳穿起来,也挂在扁担上。
这次宋招娣的挑子可比上午沉得多,绿豆汤、菊花茶各装在一个十公升大铝罐里,还叮叮咣当挂着搪瓷杯、白毛巾、不锈钢勺。
她挑起担子,二姑有点担心,“会不会太沉了?”这可有四五十斤啊!
宋招娣摇摇头,“没事!”
她肩上这哪是重担啊?
这可是她到G市后的逃跑资金!她现在全身都是力气。
不过,走到山上,宋招娣就知道自己话放早了。
上山的小路虽然一路都有树木,可她还是热得满头满身的汗。
当你背上是被四十多斤的担子,走在再阴凉的山路上汗也流得淌水一样,心脏跳得像头逃命的鹿。
幸好重返十六岁的她身体好啊,平时干惯了农活,这时咬咬牙也就上了,这要是四十几岁的她还真吃不消。
快到的时候宋招娣实在撑不住了,她放下挑子,坐在山涧边洗了把脸,再用一块白毛巾在冰凉的山涧中浸透,拧得半干搭在脖子上。
缓过劲了才继续走。
到了剧组拍摄地,一个看热闹的人也没了,她停在中午卖煎饼的树下,保安大叔问,“来了?这次卖点什么?”
宋招娣取下一个洗净的搪瓷茶杯,“冰糖绿豆汤,蜂蜜菊花茶!清凉解暑,味美价廉!大叔您先尝尝。”
剧组这时刚拍完了一场,拍的又是古装戏,不管是演员们还是工作人员早热得汗流浃背,工作人员还能脱得只剩背心,演员们粘着头套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戏服,一听绿豆汤菊花茶,都跑来了。
“小姑娘,绿豆汤怎么卖啊?”
“菊花茶和绿豆汤都是三块一杯,两杯五块。”宋招娣贴心地建议,“您用自己的杯子也行,没有杯子的,我这儿有搪瓷的,样子老气了点但是不怕磕碰,都洗干净了,放心用!杯子五块一个,还送一把不锈钢勺。毛巾一块钱一条,像我这样在溪水里一浸,拧干了搭脖子上可凉快了。”
不一会儿工夫,两个大铝罐空了,茶杯毛巾也全卖完了。
宋招娣下山后,和二姑算了算账,这一天有四百多进账!
两人再算成本,瓜果绿豆和鸡蛋都是自己家自产自用的,平时没谁去买卖,不好估价,菊花是野生的,每年家家都会在河边采,真正花钱的就是冰糖和蜂蜜,但用的也不多,茶杯和毛巾就更不用说了,哪怕这些全加起来按一百块算,还净赚了三百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