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出国留学?昔日手下败将有啥好学的

“队里修的,那是属于集体的;而各家养的,属于私人的。公私必须分开。”

刘春来白了贺黎霜这婆娘一眼。

不说话,没人当她是哑巴。

这才老实多一会儿?

“他们用什么喂?买猪草喂?”刘福旺没好气地问刘春来。

刘春来却认真地点头,“对啊,这个有问题?地不能荒着不是?虽然说以后大部分人都会安排工作,有工资,可他们会舍得从养猪场买猪?”

“春来这想法没错,我支持!”严劲松第一个支持。

就连其他人,也都不吭声了。

农村的人,什么心思,只要了解的都知道。

小农思想,是在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多数人都是这种思想,除非活不下去才会想要寻求改变。这些人,追求很低,只要能解决温饱,就会觉得过得富足。

也就是小富即安。

加上以前穷怕了,有钱就攒起来,不会去开支。

“即使有钱了,让他们闲置下来,无所事事,反而容易出现问题。发展是我们的目的,但是不能为了发展,最后所有人都如同暴发户一样……”刘春来叹了一口气。

相对个人创业来说,现在他是体会到了带着一群人创业的难度。

这些人受教育程度都不高。

“各队现在不是都在办夜校,教会大家识字吗?以后咱们多搞一些这种事情,避免出现问题。”刘福旺说道。

不提这一茬还行,一提到刘春来就是无力,“现在有效果吗?各队的夜校在哪里?”

之前刘春来给刘八爷说要从全公社范围内招人,老头就有些不满。

张罗着按照私塾的形式来办夜校。

可到现在位置,就连刘八爷这边,每天晚上也没有几个人来学习了。

原因无他,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要。

刘春来知道情况,也没法。

原因很多,第一,现在安排了工作的人,早上四点多就得起来,甚至更早,一天的体力活,让他们精疲力竭;第二,没有固定的地方,没有固定的老师,各队都是先从队里选识字的人教大家,可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年轻后生,谁能服气?第三,学会识字目前看来也没有多少好处,大家更多的时候则是在课堂上摆龙门阵……

各种原因都不少。

刘春来同样在等一个契机。

从全公社招人培训,然后充实到各个工程搞管理,大队的人自然不那么容易服气。

到时候……

“这样说来,每个队都得建立学校跟阅览室?”黎钰问到,“是不是有些浪费?你们大队部后面那么宽的地方,各队到山上的距离也不是太远……”

“累了一天,谁还有精力?即使用各种办法威逼利诱他们参与进来,也没有多少的热情投入进去。”刘春来摇头,“全面普及,可能性不大,真正能培养的,还都得年轻人……”

刘春来不是对已经成年的人有什么偏见。

而是这些人的思维模式等都已经定型,很难改变。

大队部后面的有一大块区域是要修建学堂的。

以后各种管理人员的培训,销售人员的培训,都将会在这里。

甚至,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他们大队的学生,也都将会在这里上学。

目前四大队的都没有全部收回来,自然,不交地的家庭,就别想占大队的便宜,由大队给各家孩子交上学的学杂费,给老人养老。

这种事情,在刘春来这里,是没可能的。

哪怕他们只付出了一点,努力跟着刘春来走,那也都不是问题。

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一行人向着刘八爷家里而去。

“八爷,还在看《金瓶梅》呢?”一进院子,就看到老头子坐在堂屋外面的逍遥椅上,一手茶壶一手《金瓶梅》,贺炎钧笑着开口问道。

刘八爷一点都不尴尬,向着一行人看来。

眼神中却是茫然。

手中的书,也放到了旁边的小凳子上。

贺黎霜看到那书,双眼放光。

“八爷,我是小贺啊,贺炎钧……”贺炎钧走上去,说道,“你不记得我了?”

“你咋来了?”刘八爷有些意外,“好好的省里待着不好,回来干啥?”

老头以为对方是回来工作了呢。

“八爷,我们是回来办事儿,顺便看看你们……”黎钰笑着解释。

“自己端板凳儿,九娃他们都没在屋头。”刘八爷连起身都没有,根本就不在意这是省里来的干部。

刘春来无奈之下,只能去端凳子。

贺炎钧则是到了刘八爷面前:“八爷,你这眼睛还亮堂?”

“看东西灰扑扑的,看不真切……不过你这模样,倒是没有怎么边。”刘八爷看着贺炎钧,也没人确定他是不是真的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