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开始钓鱼的第四十八天:

闻嘲风开始认真考虑该怎么维护自己全文大反派的地位了。

秦覃摇旗呐喊,作为一个无夷王的事业粉,他不是在故意引王爷向恶,只是王爷选择做什么,他都会无条件地支持罢了。在秦亲卫长心里,其实一直都没有个明确的是非善恶,王爷就是法理,就是公道。

羡门则要更恋爱脑一点,他当然也是在为自家王爷考虑,只不过出发点比较,呃,爱情:“如果让三爷知道……”

“那就不要让三爷知道嘛。”秦覃并不觉得这会成为一个问题,甚至有些奇怪,太监不应该是最会阳奉阴违的吗?戏里都是这么演的。

羡门不死心,又做了最后一步很微小但努力的挣扎。如果放在以往,他肯定是不敢再说什么的,可如今连他都感觉到了,无夷王其实已经莫名变得有那么一些些可以沟通了:“可您不是想要个好名声吗?”

“对啊,我们要像肃王那样,当个人人称颂的伪君子。”秦覃立刻道。

计划不用变,也从没有变过,闻嘲风已经在逐步洗白自己的对外名声,身边也开始有人对他改观,觉得他是个好龙了。好比皇帝,好比寒江雪。

但最初的这个计划的重点在于“伪”啊。

伪装的伪,就是不真实,欺诈也。

如果闻嘲风不去搞些小阴谋、小诡计,做的都是真好事,那他就不是伪君子,而是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闻嘲风表示,哪怕别人不知道他做了什么,但至少他自己得清楚,他是不会去做好事的!闻嘲风甚至怕他再不做点什么坏事,他就要被大环境不自觉洗脑,变成一个什么真正的好人了,然后自愿背负上道德的枷锁……

就像他的父王一样。

闻嘲风出生没多久,他的父王——上一任无夷王——就去世了。闻嘲风对自己的父王是完全没有任何记忆的,但却因为父母伉俪情深,而几乎是听着父王的故事长大的。

在母妃的口中,他的父王是个再好不过的人,他强大,俊美,岳峙渊渟,穷其一生修桥补路,救人无数,再没有比他更完美的存在。可是等闻嘲风到了雍畿,入了皇宫,却在别人口中听到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无夷王,他们说他是大启的罪人,因为他做错了事,所以不仅自己早早死去,还报应在了儿子身上。

当闻嘲风去逼问别人,他父王到底做错了什么的时候,那些乱嚼舌根的人又会眼神躲闪,始终不敢正面回应。

直至闻嘲风自己去查,才知道他父王当年只是放走了一个和亲公主。

这背后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故事,谁也不得而知,闻嘲风也只是查到了明面上的前因后果。

那是一个已经远嫁蛮族的公主,因为丈夫去世,短暂又回大启住了一段时间。蛮族说,她该按照父死子继的传统,在老可汗去世后改嫁给新可汗,也就是老可汗的儿子。公主被逼无奈,好像是答应了,却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要新可汗再重新迎娶她一次,她要明媒正娶,十里红妆,从大启奉主入蛮。

新可汗答应了,公主便暂时又回到了雍畿待嫁。

闻嘲风的父王暗中放跑了公主,招致了新可汗的震怒,大启和蛮族两国僵持几十年的战争自此拉开。

当时的大启还没有一个寒起能够抵抗蛮族的入侵。

公主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便是别人谣传闻嘲风是乱伦产物的根源。

人们恶意揣测着上一任无夷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救公主,是因为他们这对堂姐弟之间不清不楚。公主哪里是失踪再也找不回来呢?不过是被上一任的无夷王藏起来了。两人不顾人伦的厮混,才有了闻嘲风这个天生白病的异种。

哪怕有无夷王妃甘愿出来当遮羞布,但秘密也是瞒不住的,不然怎么解释闻嘲风的白病?

闻嘲风自然不会信这些流言蜚语,他只是小小年纪便得出了一个结论——不管他父王以前做过多少好事,在别人眼中,只要打上了“你是一个好人”的标签,那他这辈子就不能做坏事,哪怕他做的事好坏并没有那么分明,但只要他损害了集体的利益,那他这个好人就会比恶人还要坏一万倍。

人们会说“谁知道他以前的那些是不是装出来的?”。

他父王想不通,因为这些诋毁而郁郁寡欢,最终年纪轻轻便在藩地撒手人寰。

相反地,闻嘲风入宫时遇到的七公主,是多么刁蛮可怕的一个人啊。当时在宫里,她的名声烂到人人喊打,与之结了仇的宗亲勋贵、文武大臣,没有几十家,也有十几家。可是在她死后,别人又是怎么说的呢?他们放大了她仅有的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美化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她就变成了一个善人。

人们会说“公主虽是任性了些,但毕竟年纪小,不懂事,至少心地是善良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