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过了十五分钟傅杳钧再打过来,黎夏道:“哦,我有关注此事。美国的卡马特咱们先不去说它。但国内这两个月相继倒闭的超市除了福州华榕,其他的都只能叫小超市。就是福州华榕也只能算中等超市,这还是看在它曾经的配送中心做得很不错的份上。中国零售百强榜上排名靠前的大型连锁超市,并没有哪个出现资金问题。上海联华、上海华联都还在扩张中,听说华润集团也在积极谋求全面收购万佳百货。”

又一个国内零售业的庞然大物要出现了:华润万佳!

“不过供应商成了惊弓之鸟,倒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像北京城市之光的法人一样这么撒手一跑,他们就既找不着人也看不到钱了。除了把自家的货抢回去别无他法。但抢货也未必能拿回全部库存,而且被白白占用这么久,对现金流的流动也有很大影响。但我们又不是中小体量的超市,这八年多也从未逾期付过货款。他们担心什么?”

傅杳钧道:“他们担心我们把资金都挪到地产、互联网这些烧钱的项目上去了。”

他们是几年前就没再大肆扩张超市了。但他们把现金转移到别的行业了,还倒欠银行几十亿。

福州华榕超市,1995年就成立了,注册资本3000万。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家股份有限制公司。股东们看好连锁超市的前途,并抱有两到三年回本的想法。

但是投资回报并没有如预期的那么好,连锁超市要想多赚那就得多开,走量化的炉子。这是短期拿不到回报的。好些股东就把股份转卖了。

这7年,3000万股本从来没有全部到账过,自有资本只在1000万到1500万之间。

但华榕的发展是很迅速的,98年底连锁店就达到91家,营业额3.4亿,资产1.76亿。

银行还给了4500万无抵押贷款,因此一哄而上、大力发展网点。

这也是黎夏超市走过的路。

所以得知华榕破产倒闭,她便找来了资料好好研究了一番。

发现曾经红红火火的华榕之所以走上末路,大力贷款导致负债率过高应该是其中一原因。

自有资本过低,这就经不起风浪。顺风顺水的时候还好,风向变了就难了。

而且看到生意好,他们把所有利润、所有现金都拿去开店了,扩张得太盲目。

这样一旦生意和利润下滑,就不能及时付清货款尾款了。

它和北京城市之光倒闭的导火索是一样,负债。

欠供应商货款4200万,欠银行650万,欠员工工资180万,欠租金200万,欠社会IC卡120万,欠税收200万。

自己账上却只剩下3000多万。

“老傅,我曾经想过要不要把华榕收购了的。毕竟店多,直接拿来主义我们在华南就能多出上百门店。但后来看了它的人事架构我放弃了。”

傅杳钧道:“我知道,你一直不喜欢用国企退下来的、老路数的领导。华榕的领导层基本都是这一类。”

他和郑奎、萧阳曾是供销社和百货公司的中层领导。但当年都是少壮派,都主张打破大锅饭的。

他们三个现在都才四十出头,走上国企领导岗位时不过三十来岁,属于改革派。

只是当时的国企已经积重难返。

集团公司L7以上的领导层,除了他们仨以及直接以高位招聘来的王蕾、聂政,基本上都是老板亲自培训出来的。

就是关家那150家超市,基本是将就原本供销社和百货公司的门店和人员架构,煤老板也是大刀阔斧进行了人事改革的。以前的领导层差不多让他们换了个一干二净,管理上模仿黎夏超市的套路。

老板会收购那150家店,除了要在X山找回场子,这也是一个原因。

“老板,我其实也留意过的。毕竟华榕的体量确实还可以,但了解到他们所谓层层把关的采购、商店管理体系,我也打消了主意。这就是国企那套嘛。程序复杂、效率低下。从上到下还是大锅饭体制,责任权利不清、赏罚不分明,人才严重流失。在市场发生巨变时,应变能力不够。与其收购这样的超市,真的不如自己招人从零培训了。”

傅杳钧说到这里顿了顿,“老板你一开始的培训模式就是跟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外来和尚学的,基本摆脱了这些固习。所有员工入职时35岁以下,还能改变。而且你家居高位的亲戚譬如魏容、黎震,这也都是实干型的人。还有你老家那些人,没能力的也没有占到位置。我们的人员架构是很健康的。”

黎夏道:“所以各家大超市都没有伸手要收购的意思。欠供货商的款项是排在税收、工资、银行、租金、社会IC卡等等之后的。也难怪供货商坐不住了。那我们的上千供货商你都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