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虞得水辞职下海

其实陈夏已经耍了个心眼,他这次用人民币支付,而不是外汇了。

因为南瓜藤越州制药厂的利润太高了,独家垄断嘛,就算陈夏已经是低价政策了,但一年下来的利润也超过了3亿人民币。

这么多钱,理论上是可以换成外汇,然后转移到国外的。

但这时候国内的外汇储备只有20个亿,你一下子要换走差不多1亿美元出去?这怎么想都有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意思吧?

作为爱国港商,不能做这种事情,利润自然要滚动发展,留在国内的。

甚至连那新增的20条生产线,陈夏都准备动用海外储备资金去购买。

想要将利润换成美元转出国外,还要再等几年,等90年代开始,出口创汇多了,外汇储备不那么紧张了,也是南瓜藤资本外流的时候了。

不外流也行,学习那个缺德鬼,将钱都在国内储存土地资源,但就怕陈夏有这个胃口,人家不给你这个机会。

至于现在还是86年,这么多钱干嘛?怎么花?土地买卖还不允许,股票陈夏也不懂。

沪市1984年就已经成立了一个什么证券市场,发行了第一支股票“飞乐音响”。

但具体涨多少跌多少,陈夏是莫名其妙,前世对这方面的知识一点都不关注,现在吃亏了。

而且就算他什么也不顾,拿着几个亿人民币冲进去,绝对会引起股票的异常波动,总盘才几个亿啊?你进来3个亿?

那绝对会让中央有关部门出手阻止的,有你这么玩的吗?你来个几十万也算了,上亿了,这是要逆天吗?

所以陈夏的投资一直非常死板话,比如他一直让岩金切在瑞丽腾冲收购翡翠,在首都继续让应元岳收购古董,在东北让大姑父继续收购野山参。

在其他地区尽量多收购珍贵中药材,就连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和虎骨酒都已经搜刮好几遍了。

就这,钞票还是花不完。

在国外还能买美股、买黄金、买洋酒白酒、买豪宅住宅,在国内这些都不用想了。

6000万买4家工厂,这生意亏不亏?

眼前来看是亏大了,但从长远来看,赚翻了,目前越州城区内几家大型工厂土地几乎都落到了陈夏手上,连职工小区都有储备用地。

暗落落的,在别人都不关注的时候,他悄悄成为了越州目前最大的地主了。

要买下4家纺织厂,名义上还是要陈德发或者陈淑琴来签合同,同时,纺织厂、印染厂、服装厂的管理层就需要香江调拨了。

陈德发老人本来就是干服装厂出身的,香江本土市场非常小,主要做的就是出口贸易,所以这方面的人才特别多。

这几年随着经济危机,产业外迁,香江这方面管理人才过剩,所以陈德发老人很快就组建了一个管理团队。

有老部下,也有从大女婿家服装厂抽调的,也有亲戚朋友介绍的。

老人一听是大孙子的生意,那自然是打起十二分的主意。做药厂、卖珠宝他不懂,做纺织服装业,那就是本专业了。

但完全依靠香江团队管理也不是个办法,因为人家太贵了,尤其来大陆几乎就是涨了50%的薪水。

这个性价比太低了,可不给加薪水又招不到人,现在的内地,在人家眼里跟非洲大荒漠似的。

陈夏想到了两个老朋友。

一个是虞得水。

虞得水可以说是陈夏重生以来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后来陈家从柯镇搬到城区后,梅园就卖给了他,两人这么多年来关系一直相处不错。

陈夏多年接触下来,知道虞得水不是一个普通的招待所经理,他是一个非常聪明,善于交际的人才,至少管理能力绝对比陈巧姑还强。

原本的历史中,虞得水在“华国轻纺城”兴起后,先是辞职卖布,后来自己开了柯镇第一家高档酒店,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富豪。

陈夏就想将纺织厂的中方经理交给他去担任。

柯镇招待所。

陈夏走在柯镇那熟悉的老街上,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刚重生回来,他第一次走在这条老街上时,脑子压根就没转过弯来,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像个外人,是旅游团观光一样。

而当初他在柯镇招待所点了5个肉菜,成就了他远近闻名败家子的名声。

这一晃就是6年了,陈夏也不在是那个为了全家吃饱,偷着粮食去省城卖米的土包子了。

虞得水刚好从招待所出来,看到对岸正在闲逛的陈夏,连忙大声喊道:

“小夏,你怎么在这?”

“找你这个大经理呗。”

两人见面,嘻嘻哈哈了半天,虞得水感慨地说道:

“什么大经理呀,就这么个破地方,我最近老是在思考,要不要也去办个乡镇企业,你说织布厂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