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第3/3页)

“太不容易了。”赵晓曼是省里随行记者,此时她视线里的画面:遮天蔽日的蝗虫,支离破碎的玉米杆,拿笔记录的白衣研究员……

赵晓曼不是感情用事之人,但她看着这普普通通的场景,总感觉心里跟推土机推过的一样的难受。

下午五点,生物组收拾东西回村大队。

“咱得加劲研究,不能让蝗灾扩散。”

向庆川一边喝着米粥,一边感慨。根据监测,这次蝗虫主要在的陕省东南中南爆发,这也是全国气温最高的两个干旱区,他们的任务就是控制好这次蝗灾。

现在七点二十,大家都围在院子里吃饭,刚吃到一半,一个研究员惊喜的跳起身:“分析结果出来了!”

在蝗虫上报的第一时间,生物组就开始蝗虫数据化验。

因实验谨慎,整个化验从一号到现在共进行了不眠不休的三天。

向庆川听完,也不顾得吃饭,连忙拿起平板。

化验研究结果:1,变异蝗虫体内已经携带了抗酸性细胞,可以在酸雨过境的干旱地区产卵发育。2,蝗虫除了重金属超标,身体暂未发现恶性毒性。3,蝗虫暂未发现人体传染病毒。

“好。”在看到化验结果的那一刻,向庆川长松口气。

蝗虫虽然产生抗酸变异,但身体没毒,也不会产生传染病毒。

根据蝗虫变异引申,其他动物就算变异,也暂时性的不会发生超自然变异,最多是身体重金属超标,体型变化这些相对较轻的。现在和时间赛跑,这已经是恶劣消息中的最好的消息了……

“这些蝗虫变异除了酸雨,也跟陕省的黄土气候有关。”

“变异的诱因会不会是酸雨空气传播?”

“我们可以从这个酸雨空气逆推一下。”

……

在接下里的半小时里,研究员们认真的讨论着今天研究,一顿饭吃的仿佛学术性会议。

“向院士?”众人讨论到一半,一个男子在门口犹犹豫豫的不敢进门。研究团队有三十二人,现在村大队已经被改成临时研究院。

“赵先生?”向庆川放下筷子,男子正是下午的赵顺海。

“我割了三斤肘子,给大家补补。”

赵顺海说完,不等向庆川等人反应,一溜烟的直接跑开了。

在跑开的同时,他还摸了摸胳膊。庄稼人蹭点皮正常,他下午回家,正准备扯点布条包一下,谁知一个工作人员拿着纱布碘伏敲门。工作人员是队伍里的随行医生,他来找赵顺海的目的很简单:研究团见他摔的比较重,又考虑现在医疗不方便,来帮他包扎一下。

工作人员从进门到离开不过半小时,这只是研究团的随手举动,但赵顺海十分暖心。

现在地里都是蝗虫。

他原本不抱希望了。

但现在……还是想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