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贾赦这几日都在大理寺作为证人参与司徒岩的案子, 与三司官员一样忙得脚不点地。虽然对张太傅会被碰瓷一事贾赦早有预料,但当贾赦真正得知发酵烈度的时候,还是些微皱了眉头。
而对于现在张太傅的处境, 司徒硫很是满意。
硫亲王府书房内,江怀寿拿着一封信进来双手递给司徒硫:“王爷, 这次事情进展得顺利,御史台那边已经有人去了太傅府要说法了。”
陈御史的死关系到整个言官系统以后的话语权。别看这些御史们虽然没有什么实权, 但在很多事情上能左右朝堂风向。这种隐形的权利不但不能因此丢了, 甚至操作得好, 可以通过弹劾张太傅得到加强。
你想啊,一国儒学泰斗都因为驳斥了几句言官而惹上麻烦,以后谁还敢跟这群人据理力争啊?那以后御史台岂不是拿着闻风奏事的大棒想敲打谁就敲打谁?这等情况下,御史们格外团结, 哪怕和陈御史没什么交情, 也打着替陈御史讨说法的幌子为自己日后的话语权加码。
司徒硫接过信一目十行的扫过, 淡淡的道:“张修老匹夫一向自持清正端方,哪里见过这等阵势。倒是贾赦那人阴险深沉, 若非被司徒岩的案子绊住, 说不定是个难应付的。”
江怀寿恭维道:“王爷英明,等贾赦从三司出来,张修的名声已经无可挽回了。现在宁荣二府皆救驾有功, 兵权无可撼动, 若是加上张修在文臣中的地位;荣国府和太傅府握手言和, 太子如虎添翼。现在折了张修的名誉是其次, 文人之中, 需有一人与张修抗衡。”
文武皆需要制衡, 因而历来大儒泰斗都不会只推一人, 当下并称德高望重的大家便有北张南李二人。北张是太子太傅张修,南李是内阁大学士李宜山。
本来二人是并称,但所谓文人相轻,偏有人问为什么是北张南李,不是南李北张?李宜山本人自然不会参与这些争执,但李宜山的弟子中便有私下隐隐不服张修的。这回张修落难,李宜山门生反应格外积极。
而司徒硫想要的哪里是有人抗衡张修呢?他要的分明是有人能够压制张修。毕竟张修门生遍天下,其中便有两淮盐运使兼兰台寺大夫林如海这种简在帝心,又实权在握的人物。
司徒硫点了点头:“陈御史十年寒窗不易,好容易入了御史台,又这样去了,实在令人可惜可叹。当年陈御史科举,座师便是李大学士。李大学士的弟子替他讨公道,也是唇亡齿寒吧。”
便是没有外人,司徒硫这话说得也仿佛陈御史真的是羞愤自杀,以死明志似的。实际上连陈御史死的时间节点都是精心安排的,为的便是趁贾赦在大理寺抽不了身的时候,打张修一个措手不及。
司徒硫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在潜意识里还是实际操作中,自己及手下谋士都将贾赦当成了一个劲敌。
而现在的劲敌贾赦得知张修处境的时候,此事已经在文人中传得沸沸扬扬了。
贾敬刚上任京营节度使,现在正在查岩亲王谋逆案,整顿军纪,忙得数日不曾回宁国府,得知此事后还借着换衣裳的机会回来了一趟,还关心了此事一嘴。
贾赦脸上没什么表情,眼中却像有两块寒冰:“此事不急,时机未到。”
贾敬自己忙得昏头转向的,这些时日来,看贾赦的行事作风,自己这个堂弟无论是能力还是手腕都不缺,想来心中自有章程,贾敬便没再说什么。不过是沐浴更衣,交代了夫人几句,又赶去了京营。
经营节度使一职固然位高权重,但这谋逆案后千头万绪的,且不知贾敬要忙到什么时候才能稍微松一口气。
次日便是朝会日,经过一夜的发酵,不但张修逼死陈御史一事在文人中引起剧烈不满,甚至一早,陈御史之妻带着陈家老小堵了张太傅府的门,哭灵讨要说法。
张家怎么说也是书香门第,便是明知道此事憋屈,也是敬重死者为大,做不出派家丁赶人的事。
而且现在拦着张家大门的一堆披麻戴孝的孤儿寡母,就是平时出门还要注意让道别磕着碰着人家呢,现在让张家怎么赶人?一旦家丁上手,恐怕除了张太傅逼死陈御史,还会传出张家枉为书香门第,实则专横跋扈,逼死了人还打人家遗孀遗孤的话。
就这样,张修连上朝都出不去门,被堵在家里吹胡子。
张煦是张修的小儿子,刚科第入仕不久,现在在翰林院做庶吉士。本来张煦是不用上朝的,直接去翰林院点卯即可,见父亲出不去门,上前理论好几次。但是陈家家中顶梁柱被逼迫以死明志,岂是凭口才能说服的。
每一次都是张煦刚将门打开一条缝,就见一群披麻戴孝的人围上来,还好他缩回去得快,不然且不知道被抓扯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