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影响
“既然边塞三诗如此绝世,如此一来玉门关定然名声大噪,陛下何不在加一把火,鼓励一下边关将士呢!”长孙皇后建议道。
“皇后所言甚是,正和朕的心意。”李世民颇受心有灵犀的感觉,当下兴致大发,书写下‘天下第一关’个大字。
“来人,将这五个字立即快马加鞭送到玉门关!”
“是!”庞德立即躬身接下李世民的墨宝,转身吩咐下去。
“呵呵!鲶鱼效应,墨圣真有大智慧的,一个鲶鱼效应道出了世间竞争真谛,这条小鲶鱼才进入国子监一天,就搅混了国子监的水。”李世民想起今日国子监发生的事情,不由得脸色阴沉。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自己每年拨付重金培养的学子在墨家子面前竟然不堪一击,更严重的暴露出国子监学制的问题,重视文采轻视实际,一个墨家子接连五位国子监精英,认输的那一门还是无关紧要的书学。
“灾民问题!”长孙皇后看着面前的两张算学题,黛眉紧皱。
堂堂帝国预备官员竟然连灾民粮食需要多少都计算不出来,正当遇到事情了,那还不是手忙脚乱、错误百出,那时吃亏的还不是黎民百姓。
长孙皇后不是深闺怨妇,当然知道李世民为什么生气。
李世民是看出来了,这些学子一个个文章做的繁花似锦,优美流畅,可真正处理问题上一个个都不行了,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高分低能,国子监设立算学,可是没有几个人重视,也没有几个人深入的研究过他们,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堆彻华美的词藻上。
只能锦上添花,却不能干实事解决问题,这样有才华没有能力的官员真的是好官员么?李世民深深的怀疑。
“陛下莫生气,不要说国子监的学子,估计很多算学大家都算不出墨家子的问题吧!”长孙皇后轻轻的劝慰道,道出了另一个严重的事实,这不是个例,而是整个帝国都是这种风气。
李世民心中不由得一阵尴尬,他当时也是意气风发,兴致冲冲的去解决这两个题,结果发现他也只会第一个,第二个怎么也没有头绪。
可偏偏第二个才是治理流民的真正实际问题,流民灾民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哪里有食物就去哪里,有进有出才是真实的情况,世界上哪有静止不动的流民。
如果能够提前计算地方灾民承受极限,提前布置,那么就能提前做好救灾措施,帝国就会避免很多动荡,那可是万民之福呀!
“庞德,给国子监下令,从现在起,国子监的学子必须学好算学才能毕业。否则不会授予官职!”李世民沉声道。
“不!在加一条,所有皇子的考核中,再加一门算学。”李世民顿了顿,又加上一句。如果墨顿在此,一定会苦笑不得。
李世民短短的几句话。直接将他推入了火坑,得罪了所有的国子监学子,这倒也罢,反正他之前已经得罪了。
但是后面那一句直接让所有的皇子将他记恨于心。哪怕是在后世。算学,也是让人苦思冥想,挠破头皮的学科,更何况在大唐这个重文轻数的时代。
在这场儒墨之争中,虽然大部分人都惊艳于边塞三诗的光彩中,但是墨顿提出的灾民算学题,一题难道两个国子监学子,在长安城的算学届,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曾经在墨顿手下落败的祖名君。一直在苦思冥想墨顿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明明很简单,却犹如一团迷雾在眼前,祖名君怎么也破不开眼前的迷雾。
和祖名君一样的人,在长安大有人在。
无数人想要证明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只要他们能率先解出来墨家子的问题,那就是抢先一步,哪怕不能击败墨家子。至少证明自己强过国子监学生的学生。
于是不少人都在悄悄的破解这道题,可惜一直都没有他头绪。翻阅前人著作,一时之间。算学在大堂悄悄的兴起。
尤其是李世民下令国子监的学生和皇子的学业之中算学必考之后,算学更是大热。算学十书这个平时卖不动的书籍,一下子热销了起来。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辑古算经》、《缀术》便是“算经十书”。
厚厚的十本书整整齐齐的摞在国子监生的桌子上。所有的学生一个个都用仇视的眼光看着墨顿,就是眼前的这个罪魁祸首让他们陷入算学这个深坑之中不能自拔!
“墨顿,你可坑苦我们了!”秦怀玉一脸愤愤不平的瞪着墨顿!他的学业本来就垫底,这一次又添加了算学,基本上已经是没救了。
“就是!”程处默和尉迟宝林更是一脸凄苦,要多可怜有多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