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朋友

弟弟妹妹都睡后,远夏坐在灯下翻看他带回来的几何书,看着上面的内容,陌生又熟悉,令他百感交集。

他知道现在自己正是高中毕业班,还有不到半年时间就要高考。

高考这个词对他来说太过遥远陌生。

当年父亲离世,母亲带着抚恤金改嫁,迫于生计,他不得不顶替父亲的职位去厂里上班,与高考失之交臂。

后来他参加工作,深感学识浅薄,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参加自学考试,其间的辛苦可想而知。

而且未经系统学习训练,总感觉吃力,虽然做得不比人差,但花费的时间和辛劳则是他人的倍数。

再后来也跟风上过MBA之类,但他知道,社交的性质远大于知识的学习。

现在上大学的机遇摆在眼前,远夏不想再错过。只是四十年前的学业重新拾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等到快十点,马建设才下晚自习回来。

他和远夏是同班同学,在肃阳高中上学。国家恢复高考,学校对此非常重视,对毕业班抓得比较严,早晚都要上自习,披星戴月就成了日常。

马建设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敲远夏家的门,远夏迅速开了门,两人压低了声音在门口说话。

“小秋病好了?”

“动了手术,还得休养一阵子。”

“那你还继续上学呗?”

“上。我请假老师说什么了没?”

“没说什么,就是有点担心你的功课。”

“回头我努力补上来。”

“我给你抄笔记了,回头拿给你。我先回去吃点东西,一会儿咱俩走。”马建设拍拍他的肩。

“好。”远夏满口答应。

他们两家都是一样的格局,都是一个一前一后的小套间。

马建设家有四个孩子,马建设是老二,大姐马东方参加工作后住到厂里的集体宿舍去了,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远夏家人更多。孩子长大了,两家都住不下。

李玉英便和胡美莲商量,一起在厂子附近的本地人家里租房子,两个大小伙子就在别人家借住。

之前远冬也跟着远夏过去住,现在父母不在了,家里能住下,远冬就不用去了。

马建设的弟弟马建军是跟着他们一起去的,他已经14岁了,跟远秋同级不同班,也读初二。

过了大概一二十分钟,马建设从家里出来了,他吃了点饺子,泡了个热水脚,缩着脖子跟远夏说:“快走快走,一会儿我的脚又冷了。”

远夏已经抱重阳起来撒了泡尿,以免睡到半夜尿床。他拿起手电筒和钥匙,将灯关上,再用钥匙轻轻扭开锁,将门关上,拔出钥匙。

马建设回头说:“建军你死快点,别磨蹭,电视都没信号了,还你在看啥?”

马家是双职工,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过百,还有差旅补贴,经济条件比单职工高出一大截。

马安民经常跑车,门路也广,不知道从哪里买到了一台12吋的黑白电视,那可是稀罕物,全厂也就只有厂长和他家有。

不过电视机只有晚上六点到十点有信号,能收看节目,过了这个时间,就全是雪花点子。

马建军爱看电视,马建设鄙视弟弟的时候说他对着墙上的手电筒光都能看上半天,马建军反驳:手电光他看不了,但是雪花点子他能看上一整天。

马建军磨蹭了一会儿出来了,往脖子上缠围巾:“太冷了,不想出门。咱家什么时候才能住上大房子啊。”

马建设瞥他一眼:“这你就别指望了,等你参加工作后分房吧。”

这是实话,房屋土地不允许买卖,除了有宅基地的本地人能自己盖房子,他们这些工人阶级只能等分配,要么就只能租房子。

农机厂的职工宿舍就是分配的,一个月象征性地交一点租金,两块钱一个月。

马建军哀嚎一声:“那还要好久啊,我难道一直都要住在别人家吗?”

远夏说:“以后都会住上大房子的。”

马建军叹气:“希望吧,我真的不想每天早晚跑来跑去的。”

三人结伴下楼,远夏和马建设都骑上锁在楼梯间的自行车,出租屋步行过去得十几分钟,骑车的话,几分钟就到了。

他们租的房子在长平街,房东牛四海祖上是做生意的,家底颇丰,修了个不小的院子。解放后,他家成分高,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们将前两进院子卖了出去,只留了个内院。

不过他家人丁不怎么兴旺,唯一的儿子解放前上过大学,毕业后在高校教书,如今正在下放牛棚劳动改造。

他们家房子倒是空了不少,老两口为了生计,便将两间房子租了出去,远夏和马建设便是租房子的人。

一间房一个月三块五,七块钱勉强够老两口生活了。

他家的房子比工厂宿舍贵,为什么?因为宿舍是国家补贴的,这是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