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2/3页)
他可不想再被梁帝抓住什么把柄了。
不过,就算这些话题乔镜只是在文中一带而过,但这些只言片语中,蕴藏的可都是现代教育家们研究了几十上百年才总结出来的最佳经验,但凡是曾在读书上下过功夫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含金量。
因为追更心切,每隔两三天梁帝都会派人去刘家村抄誉一份乔镜的最新书稿送到宫中,慢慢细看一遍。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之一了——看的更新都比别人更热乎,永远快人一步。
而在看到这段内容后,梁帝紧捏着手中的书稿,原本轻松的神情立刻变幻莫测起来。
旁边候着的太监还以为是乔镜在书稿里写了什么了不得的内容,心情一下子忐忑起来,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怎么了?”
梁帝回过神来,他细思了一会儿,拧紧的眉毛忽而舒展开来:“去,请皇后过来,咱们明日就走!”
太监:“……啊?”
原定后天出发的梁帝不知为何,忽然就执意要第二天就启程了。皇后知道后也十分不解,在被问及原因时,梁帝深吸一口气,抖了抖手中的书稿道:“你看看就知道了。”
皇后接过书稿,匆匆扫了一眼,但还是没发觉有哪里值得让梁帝如此激动。
“这剧情,有什么不对吗?”她还以为是自己看的不仔细,又从头看了一遍,但还是没有察觉到任何端倪,就是一段普普通通讲述梅青云痛定思痛,对自己过往几次失败考试的自我反省。
“重要的其实不是剧情,”梁帝这才恍然醒悟,自己竟然忘了把当初在王府上和乔镜见面时的经过告诉皇后,“这本书的作者晏河清,朕也在皇弟府上见过一次。说实话,他给人的观感和书中的梅青云截然不同,一个无心仕途淡泊名利,一个虽郁郁不得志,但却心忧天下。”
梁帝看着皇后仍旧一脸似懂非懂的模样,笃定道:“他既然对大梁的科举如此了解,还能提出这样隐晦却相当有见地的发言,必定是下过一番苦功夫钻研的。这样的人,却说自己无心为官……”他哼了一声,信心满满道,“不过是对朕欲擒故纵的小把戏罢了,亏上次朕还真信了他的谦辞。”
皇后:“…………”
她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但就算看出了皇后的欲言又止,梁帝也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身为一国之君,梁帝身上也是有点叛逆精神在的。对于通过科举考试考上来的官员,他觉得平平无奇,反正这么多年见过的状元都能塞满一屋子了;可对于像乔镜这样嘴上说着不了不了,还身体力行地隐居在乡下的所谓“名士”,他骨子里那种求贤若渴的劲儿,就一下子冒出来了。
乔镜的确没有在书稿中写太多东西,但架不住梁帝脑洞太大,又把自己对书中梅青云这等人才的拳拳爱意寄托在了作者身上,脑补了一堆莫须有的苦衷出来。现在梁帝回想起那天晚上乔镜沉默寡言的模样,都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滤镜,觉得这年轻人说不定还真是块蒙尘的美玉呢。
“朕有预感,”他深沉道,“说不定,将来朕与这晏河清,倒还真能像书里写的那样,成就一番君臣佳话,千古留名。”
皇后看着他,脸上的表情异常复杂。
最终,她还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决定随他去吧。
反正梁帝心血来潮也不只是一两天了,她早该习惯的。
而当梁帝差人去刘家村,通知说他们会提前一日到达时,也就导致了今早乔镜和景星阑的手忙脚乱。
“皇兄当真连御厨和护卫都不带?”景星阑在听完那太监禀报的内容后,大吃一惊,“这……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这次来的太监显然是个老道的,闻言笑眯眯地回答道:“王爷放心,陛下自有考虑,您只是明面上看不着那些护卫而已。再者,连大臣们都同意了,不会出什么事的。”
梁帝之前就已经在朝会上告知了大臣们自己打算去休假一些时日的打算,这个决定自然是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但无论大臣们再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梁帝也丝毫不为所动——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他爹当初休假一休就是大半年,大梁不也好好的嘛!
不过比起之前的历代皇帝,梁帝确实已经算得上是劳模了,因此见陛下坚持,大臣们只好退一步同意了休假的事情,至于时间嘛……
梁帝口头上说十天左右,但到时候具体如何,那就不是大臣们说了算了。
“我还是有些担心,”在村口等待的时候,乔镜忍不住对身旁的景星阑说道,“刘家村这边人多眼杂,各路商贩都常经过此地,就算是天子脚下……”
景星阑捏了捏他的手掌:“既然这样,我待会儿和皇兄讲一声,把王府里的暗卫也调过来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