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颜楚音近来真的长进不少。

告别二驸马后, 他与沈昱坐上归家的马车。颜楚音叫车夫先送沈昱回丞相府。待马车缓缓而动,他拉着沈昱问:“勇忠侯那事……是不是没那么简单?”

沈昱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眼神。

“我就说嘛!”颜楚音的尾巴再一次翘了起来,“所以真相到底是什么?”

此时距离勇忠侯唐突佳人从而不得不娶之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本朝的史书上对此并没有具体记载。史书只会记载勇忠侯是什么时候被削爵的。而若是去查勇忠侯的家谱, 大约也只能查到何时兼祧、何时生子等这样的简单信息。

于是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后世人便只能从利益角度去推测一二。

沈昱道:“要看懂一个人, 得从根子上看。勇忠侯与太/祖年少相识,那时两人都是平民, 勇忠侯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猎户。他们是平等相交。后来太/祖起事, 勇忠侯二话不说就跟了, 从这点来说,义这个字, 他是彻底站住了。”太/祖起事时, 有几个能想到他真的身负天命?一旦失败, 那可是杀头的大罪!但勇忠侯半点不带犹豫的, 二话不说就跟着太/祖干了, 这就是对朋友的“义”。

“在太/祖起事初期, 勇忠侯是一个重要的助力。但随着太/祖的势头越来越好, 各路英豪纷纷加入, 勇忠侯的优势就不显了。说到底,勇忠侯没读过书, 也不懂兵法,只会一些粗浅的功夫, 而且也无家世能为太/祖所用。”沈昱说。

像初代顺国公,祖上是出过武将的, 只不过前朝官场太过黑暗, 他们心灰意冷便告老还乡了。到了初代顺国公这一辈, 虽然是平民, 但家财是有的,家学渊源更是不缺,甚至在动乱四起时,他们就偷偷地在庄子上养了几百私兵。

后来见前朝气数散尽,初代顺国公带着几百私兵、带着家财、带着一身兵法谋略投靠了太/祖,太/祖理所当然会重用他!而勇忠侯就没有这种优势了。

再好比说颜楚音祖上,初代平国公也不是什么寂寂无名的人。

当太/祖身边的势力越来越多,勇忠侯的优势必然越来越小。如果他天生懂得兵法谋略,那他的地位还是稳的。但论打仗,他其实真不如顺国公那些人。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依然稳稳当当的封了侯。

他靠的是什么?

“一方面是太/祖念旧情。顺国公也好,平国公也罢,在他们投靠太/祖时,他们便是太/祖的臣下。唯有勇忠侯,他当年陪太/祖起事时,是□□的友人。”沈昱慢慢分析着,“另一方面就是忠,勇忠侯没有家世便没有私心,他是完全忠于太/祖的。”不是说顺国公他们就不忠心了,但出息了以后提拔下族人不过分吧?但勇忠侯满心满眼就只有一个太/祖,这是顺国公他们怎么都比不了的。

所以论起战功,勇忠侯战功不足。但论起圣心,他是最有圣心的。

家世浅薄,反而更好拉拢;而有了圣心,便有了利用价值。这应该就是当时的人对勇忠侯的看法。

“再说勇忠侯唐突佳人,这事的真相究竟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是勇忠侯酒后失德也好,是佳人用了迷香也罢。我们只知道这个佳人是世家女。”

颜楚音皱着眉头说:“又是世家?我听五皇子哥哥说过,前朝有位宠妃曾把一种迷药用在后宫中,那种药物确实能乱人心智。不过方子已经失传了。”

世家那边藏有这种方子也说不定。

如沈昱所说,真相如何并不重要。既然当时的人都说是勇忠侯酒后失德,那过错方自然就是勇忠侯。世家女好端端被他毁了清白,他若是不娶,便害了人家一条性命。在当时那个背景下,太/祖虽然对世家心存警惕,但政策上是以安抚为主的。因为百姓已经折腾不起了。天下初定,百姓们急需要安养生息。

嘴里说着要安抚你们,结果手下功臣却把一世家女逼死了。这像话吗?

这事的性质立刻变了,已经不单纯是一件家事。

勇忠侯不娶,太/祖就要捏着鼻子给予世家更多利益,才能把世家安抚住。

“所以,勇忠侯必须认下错误,必须娶了那位佳人,还得是风光大娶。但他心里是不甘的,因他知道太/祖对世家那种既防备又拉拢的心理。”颜楚音彻底懂了,“他唯一能仰仗的就是圣心,不想失了圣心,便坚持说原配不下堂。”

谁也不是当事人,也许勇忠侯坚持原配不下堂,有一部分原因确确实实是爱重原配。但政治原因肯定也是有的。沈昱说:“我想,在太/祖心里,他应该认为勇忠侯是被陷害的,只是没拿到证据。太/祖将这一切视为世家的试探。”

面对这种试探,要是让勇忠侯休了原配,那显然是世家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