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4页)
衙役眼中浮现感慨,“糖商孟九也因为散播谣言下狱,县衙按照安武公主的命令,去清点他的家产,从中拨出半数充公。你们猜清点出多少银子?”
“为什么要抓孟大善人?!”身形高大的村民恶狠狠的瞪着衙役,情绪激动之下口不择言,“你们是不是看不得我们有半分好?”
他老娘身有顽疾,每月都要去县城的药铺三次。
家中的壮劳力只剩下他和弟弟,他要在村中照顾老娘,弟弟便在县城中做工贴补家用。
弟弟上工,轻易不能离开。
他每次去县城抓药需要两天,三次就是六天,既耽误干活,又要用粮食请村里的人照顾老娘。哪怕有弟弟贴补也入不敷出,只能消耗家底。
如今家中已经没有余财,老娘随时都可能被迫断药。
孟大善人承诺的修路,不亚于他老娘的救命路!
其余村民也在第一时间想到糖商孟九承诺为村里修路的事,不约而同的朝围坐在乡绅财产外围的衙役靠近,想让衙役给他们个说法。
百两银子的修路钱,足以让他们暂时忘记对衙役的恐惧。
“你们想做什么?”衙役脸色大变,声音陡然变得尖利,“这些钱财皆会在五日后充公,早晚都是你们的钱财!”
怕村民们情绪失控,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衙役立刻将原本打算慢慢透露给村民们的消息全盘托出。
按照安武公主的命令,没收散布谣言之人的半数家产充公。
如果散布谣言的人生活在村中,财产便归村中,由村中所有户主投票决定钱财的用处。可以用来修水利、建私塾、买牛马……也可以按人头分到每个人手上。
过了许久,十多个衙役的嗓子都沙哑的几乎不能再发出声音,村民们才敢相信他们没有听错。
“你们村有三人恶意散播谣言,没收的钱财折合成白银和铜钱,总共三百六十二两银子七百九十八文钱。”衙役用力捏住嗓子,坚持将这句话说完,“五日后,会有府衙的人来主持投票,决定钱财的用处。”
“三、三百多……银?”
村民们语无伦次的重复衙役的话,突然伏地痛哭。
他们祖上三代加起来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还不懂事的孩子茫然的环顾四周,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会突然痛哭流涕。
她眨着好奇的大眼睛看向衙役,脆生生的问道,“孟大善人是不是很有钱?”
衙役默默点头,在村民们炯炯有神耳朵注视下轻声道,“朝廷共罚孟九三万九千六十二两银子,其中五分归县城,另外五分由归属县城的村落平分。”
短暂的寂静后,村民们再次陷入慌乱。
“阿婆?阿婆快醒醒!”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宋伯也昏过去了!”
……
同样的事发生在关内道和山南西道的每个村落和城池。
消息传到长安时,总数达到几十万两的银子已经一层一层的分到百姓手中。
五月,试行新政的区域开始长平七年的第一次税收。
这次税收用时二十日,期间多地发生不愿意遵守新政的情况。
豪商以只是路过当地,并非当地人为理由,拒绝在当地交税。
乡绅声称田地并非是他一人所有,为方便耕种,才全都放在他名下。
……
也有少部分消息格外灵通的人,已经听说某些地方的豪商与乡绅因为抵抗朝廷律法,不仅本人被抓进牢狱,还被迫充公半数家产。
虽然肉痛的厉害,但也老老实实的按新政交税。
纪新雪对此早有准备。
但凡想要耍花招的人,最后都免不了去牢狱体验生活,眼睁睁的看着半数家产被他们看不起的百姓分走。
随着‘鸡’越来越多,‘猴子’们被金银糊住的脑子,终于想明白最简单的道理。
半数家产,至少够他们交十几年的税。
六月,长平七年的第一次税收彻底结束。
已经在大理寺关押近两个月的罪臣们,终究还是按照纪新雪最开始为他们定下的罪名处罚。尽数罢官,分别流放。
关内道和山南西道牢狱中的罪臣也纷纷被判以重刑,大多无法逃脱被流放的命运。
纪新雪反而对乡绅和豪商们比较宽容,只罚他们五年徭役,还允许他们用银子赎役。
拿出五千两银子,就能立刻回家。
七月,纪新雪在大朝会上奏。
请长平帝允许他分别在京畿、关内道和山南西道设立钟坊,建新的珐琅窑。
随着制钟和烧制珐琅的方式越来越简练,两者的成本始终在减少。
最便宜的钟只需十两银子,普通珐琅更是能达到与粗玉同价的程度。
纪新雪当初研究珐琅和制钟的本意,是想赚钱贴补长平帝。
如今长平帝已经不会再有缺钱的困境,纪新雪也不缺钱,正好将这两条线放给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