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寇园(三)

李稚的办事能力有目共睹,他对待汪之令实在很够意思,顶着士族的威胁与攻讦,愣是凭借一己之力生生将汪雪顺一案给拖延住了。狂潮似的怒气在朝野中掀了起来,连汪之令这位看惯了腥风血雨的总侍中都看得心惊肉跳,可李稚却全部扛住了,还反过来给汪之令喂定心丸。

深夜府堂中,李稚对着前来密会的汪之令递了茶,“侍中放心,事情拖久便有了转机,先把人保住,余下的可以徐徐谋之。”

经过这两日的事,汪之令对李稚大为改观,他没想到李稚话虽不多,瞧着年纪也轻,却着实是个非常靠谱的人,主意拿得准,办事雷厉风行直取命脉,且肩上真的能扛事。盛京一向是士族的地盘,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得罪士族,可李稚面对士族的狂轰滥炸,不仅顶住了压力,更是把事情给办下来了,其机巧与手腕可谓是京城独一份,怪不得赵慎选中了他。

汪之令看得出来,李稚对待这件事确实是有一份心就尽一份力,没有任何保留,这让他觉得自己之前先入为主的看法着实有些武断,并在心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李稚确实是个实诚人啊。这一阵子两个人并肩合谋,同样都处在被士族攻击的风口浪尖,李稚的能力他全都看在眼中,他对李稚道:“此番多谢少卿大人了。”

桌上灯烛闪烁,逆着光,李稚在堂前坐下,“侍中说这句话倒是见外了,我在这京中本就没有多少朋友,承蒙世子不弃将我提拔上来,世子离京前,曾与我多次提及您,您与世子是多少年的交情,您如今有所拜托,我岂有尽力不帮一把之理,否则传到世子耳中,岂不是要说我无能至极?”又道:“我也不能保证能够压下此事,但竭尽我所能而已。”

汪之令立刻道:“少卿大人客气,此事不容易,我亦是清楚的。”

李稚将狱案翻出来递给汪之令看,“此案证据确凿,洗是无法洗清的,我这两日仔细想过了,最要紧的是不能将汪雪顺判为主谋,不如舍车保帅,将罪名推至他那群向来无法无天的手下身上,只说恶奴仗势杀人,斩首以平众怒,而汪雪顺则定一个管教无力之罪,这样一来便能够免脱死刑,届时再将他流放到西北边境,等没人关心这案子,两年后即可放归原籍了。”

汪之令觉得这主意靠谱,“当断则断,确实是个好主意,只是这说法要过三堂会审,恐怕不太容易。”

“这点侍中放心,三堂会审是大理寺代为主审,交由我来想办法便好。我如今担心的是……”他忽然有几分欲言又止。

汪之令见状忙问道:“怎么了?”

李稚沉声道:“我需要找人重新拟造证词,确保毫无漏洞才能够堵得上悠悠之口,但此案的细节多有不清之处,我怕若是士族手中有其他证据没放出来,三堂会审时我有措手不及之处,便功亏一篑了。”李稚说的是实情,这案子的证据流于表面,只能够定汪雪顺的罪,而背后更深处的人却早已将自己摘得一清二楚,一点把柄也抓不到,汪雪顺希冀着有人能救自己,绝不敢吐露半点实情,这案子的细节当然不会清晰。

汪之令一听就明白了李稚的意思,“少卿大人尽可放心,你私下再重审一遍汪雪顺,让他仔细对比证词,他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稚看着他,点了下头,又道:“我听说汪雪顺在狱中宛如惊弓之鸟,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样子倒是怪可怜的。”

汪之令一听这话,随手搁了茶杯道:“他打小是这性子,一得志便猖狂忘形,一遇事便手足无措,没出息的东西!”

李稚闻声忽然看了他一眼,眼中有幽光,但没有说话。

两人仔细商讨了一番细节,汪之令要赶在天亮前回宫,凌晨时分,李稚亲自送他出了门。

李稚站在檐下看着那顶深紫色小轿慢慢远去,透明的阴影打在脸上,莫名有几分难测之意。他将萧皓找了过来,对他道:“你低调跑一趟金诏狱,将汪雪顺从死狱中调到生牢,只说让他放心,外面已经安排好了,你另找两个人住在他的隔壁……”他交代了两句,萧皓有点没理解他的用意,但也没有多问,转身去照办了。

李稚走了回去,在空旷的堂前坐下,他扭头看向桌上那份字句触目惊心的狱案,是选择公道天良,还是选择隐忍不发?他的眼睛黑漆漆的,却又像是冒着光,过了会儿,他将视线慢慢往上移,最终落在了那枚昆山白玉髓打造的大理寺少卿印上。天亮了,光从屋外照了进来,那方高贵洁白的玉印坐在金色的光线中,流光撞上去便溢出华彩。李稚伸出缠着绷带的手,捞过了自己的印鉴,将其重新收好了。

李稚对于汪雪顺一案的处理方式便是拖字诀,一拖到底,绝不松口,不管士族如何威逼催促,他一副“任尔东西,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他没事不再出门,如戴晋那样的人将宝剑摔烂了,他也只装作没看见、没听见,碰到有事必须出门的情况下,他也会带上萧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