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天下英雄(一)

紫宫政变彻底颠覆了周国政治格局,三十七位亲王、世子被毒死,鲜血染红宫殿,曾经叱咤风云的黄金家族从此名亡实存,权力从顶层开始崩塌,急速土崩瓦解,周国从此转向女主政治,君权神授,长生天佛教逐渐走向鼎盛。

妥欢帖睦尔这个名字首次被载入历史时,就与血色政变紧密相连,冥冥之中预示着她那注定波澜壮阔、沐浴血火的一生。

对于军事国家而言,战争失败势必导致内乱,演变到最后,全盘崩溃与军事政变是必然。

大厦将倾之际,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过去的人承担罪责,带领余下的人寻找出路,妥欢帖睦尔正是这样一个人,她以一己之力将残破不堪的周国从灭亡边缘挽救回来,在她的带领下,草原诸部全部放弃抵抗,向南朝称臣。

她从站出来那一刻起,就已经接受历史的归罪,丈夫、亲人、政敌全都已死去,万人争夺的权力最终属于她,整个世界的腥风血雨也将由她一个人去面对。

赵慎接受了她的降书,三月,两国正式停战,同一日,上百万氐人残部开始沿着贺兰山—阴山古道往回迁徙,目的地是他们歌中所唱的那片遥远的家乡,这场长达三百多年的侵略之旅,因野心与欲望而起,以数百万人的黯然梦碎而告终,眼泪已尽,魂断渭水,只剩下沿途支拄的尸骸,还将向旅人一遍遍讲述这段往事。

对汉人而言,这一刻是北伐的终点,而对氐人而言,这只是他们归乡的起点,前路漫漫,千难万险,在踏上那片早已难辨方向的水泽时,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前方将要面对的是怎样可怖的风暴,他们唯一能相信的只有那个人,她是神女,也是圣母,她承诺会带他们回家。

妥欢帖睦尔立在荒芜的山坡上,风吹起她的衣袂,间杂着清越声响,她身着一袭茶白色走服,这是氐人传统服饰,层层叠叠的素银缠绕在腰间、臂间、脖颈间,拨动时仿佛流泻着皎洁月光的水浪,又仿佛迎风凋零的银盏花瓣,在最外面的肩膀上,披下来一长条皇族紫绸,满绣的佛家万字符熠熠生辉,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

那一个逆光而立的背影,与长生天佛教中的菩萨轮廓一模一样。

也不知道是从哪儿传来一阵苍茫的歌声,她的眼神波动了下,望着那支正缓慢行进的队伍。

“敕勒川,阴山下。”

“天赐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歌声一起,泪水涌出眼眶,队伍中无数人纷纷回头,她听了很久,“走吧。”

氐人退出汉域,烽火台历久弥新,一段三百年的故事由此谢幕,参演的各方告别历史舞台。

*

李稚收到周国正式投降的消息后,下令军队原地驻扎,此地正好距都思城中轴线一百里,不算近但也不远,李稚一直没有继续前进。

霍玄道:“殿下不立即进驻都思城吗?”

李稚道:“不急,我们在此地等候大殿下,待他先入城,我们随后再跟上。”

霍玄的眼神有几分意外,玉泉战役在火药的助力下打得摧枯拉朽,相比之下,赵慎那边则慢了不少,所以军队也落在他们后方。

如今周国全面投降,都思城已是囊中之物,李稚大可以直接进驻城中,那可是首先夺下敌人首都的功绩,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先夺帝都者为王的言论,唾手可得的皇图霸业,他竟是不为所动吗?

赵衡与赵乾虽为手足,却自幼分离,多年后才双王重聚,兄弟情谊竟是如此之深,这让霍玄有些意想不到,“殿下胸中有丘壑,只是将士们历经艰险才来到此地,个个都望眼欲穿,怕是等不及了。”

李稚望他一眼,“等得及。只要等的人是对的,等多久也心甘情愿,不是吗?霍将军。”

霍玄道:“也是,三百年都等下来了,不急于这一朝一夕,那就愿与殿下一同,恭候一位天下共主了。”

李稚别开视线,霍玄忽然望向一旁的谢珩,谢珩正读着周太后的降书,眼眸波澜不惊,似乎早就料到李稚的决定,并不置一词。

霍玄想了想,不再多提,又说:“听说氐人贵族最后聚在一起,商量着要火烧王城,与我们同归于尽。”

在座的武将们闻声都笑起来,没见到烈焰焚城,真是遗憾一桩。想也知道,如今的氐人拿什么跟他们同归于尽?自从三路大军逼近王都,氐人统治者已经完全精神错乱了,春秋大梦做的太久就不愿醒来,那把火一旦真的烧起来,最终也只能烧死他们自己。

李稚在收到周国政变消息的第一时间就与谢珩讨论过,紫宫政变看似是周太后联合僧人毒死众亲王,夺得战争指挥权,但最深层次的原因仍是战争持续失败,氐人厌战情绪高涨,底层士官已经不愿再为贵族流血牺牲,周太后借助僧侣牵线搭桥,得到军队上下的一致拥戴,下毒、屠杀、正名,那是一场从下至上的血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