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谁会渔翁得利?(第2/2页)

这也就算了,千秋丞相竟然还主动给陛下擦起腚来了。

这不是助纣为虐吗!

只有葛秋和开城候心里清楚,千秋拓这是不得不为陛下背下这个历史骂名,避免更多的损失。

先不说陛下,到时太后再产生内斗,说不定这次会被辽以外的敌国趁虚而入,那损失就更大了。

现在千秋丞相选择主动调和天家母子的关系,对很多人来说,反而是明智之选。

只可惜接的是一个烫手山芋,怎么处理都改变不了南镜现状。

即便很多官员和丞相不对付,甚至觉得丞相碍眼,但站在国之角度,他们都不得不佩服丞相为大燕鞠躬尽瘁的行为。

而此面刻,容铮也终于意识到岳父面临着一个怎么样的烂摊子!!

武帝得到了满意,便没有争论性宣布散朝了。

容铮与千秋拓同行,岳婿俩走在后头,小声商量着南镜发生过的事情。

千秋拓将南镜地区内耗导致影响力削弱,然后被辽国乘虚而入。南镜地区跟辽国就隔了一个县的距离。

很容易受到辽国的影响。

先文帝在的燕国正值鼎盛时期,中原的文化各方面都占尽优势,里里外外都影响辽国国民,从穿衣戴冠,到字代称,甚至称呼都在学中原之风。

这波文化冲击给辽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辽国也有不少有志之士提出学习燕国,依附燕国,因为燕国的实在太强大,值得他们学习。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燕国的强盛只能勉强找点影子

面,对属国的震慑力也不像从前那样高大。

除非一些极其弱小的属国不敢违抗燕国。

那些高速发展的属国强盛后却不这么想,认为自己和大燕的实力差距不大,不应该再待在下国的位置。

起码要有一个稍微平等的位置,那就是取消上贡,或者半献贡。

上贡和献贡中间差一个字,意思就差之千里,而且还有模糊上贡的概念,到时候一旦辽国翻身这段上贡史将不会被承认。

不被承认就没发生过吗?宗属关系一旦颠倒,看不清自己的小国为了这些虚名会趋之若鹜一起对抗大燕。

到时候整个大陆将陷入战争,掀起乱世面之祸。

这就是丞相所担心的事情。

千秋拓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容铮的身上,他相信太子是个能为大燕着想的明君,他也寄托着她说:“太子殿下,南镜地区非常重要,不管是前朝还是今朝三百年来一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甚至河间府与南镜地区都有一些关系。”

容铮默默地听着。

河间府其实是最不应该缺粮的地方,因为除了南方的商道,还有南镜的中商道。但凡在河间府有作为的官员,都会利用南镜地区来缓冲南方垄断粮道和商务,南镜地区还肩负着打破北方和南方一些地区垄断的使命。

现在武帝失去了南镜地区大部分控制权,辽国也知道南镜地区对河间府和一些北方城县的重要性,他们自己也依靠南方进粮,和大燕的整个河间府的利益一样,所以辽国不敢轻举妄动。

但辽国对南方觊觎的狼子野心已经在二十年前的败仗可以凸显出来。

千秋拓道:“南镜地区虽没有完全失陷,但和沦为辽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当地的士族不满陛下与太后的争斗伤及了他们的根脉,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辽国联手了。”

说着他充满惋惜道:“若是太子殿下接管南镜地区,你说会不会和先帝一样,让当地的士族一呼百应?”

容铮十分不解道:“孤和南镜地区并面没有什么联系,更没有认识的

熟人,如何能取得当地士族的支持?”

况且在她看来百姓只要吃饱穿暖,没有官非牵连到他们,谁不想好好过日子去造反?

如果基本的吃饱穿暖的生存都保证不了,他们又无上报朝廷的渠道,不就只能揭竿而起了?

更何况南镜地区是太后和武帝亲自离了士族和南镜百姓的心。

南镜百姓怎么样她不清楚,但南镜百姓三代都会跟士族打交道,再加上士族了解当地百姓,只要有点盈利性的东西拉拢百姓,何尝不能扭成一股势力。

比起当今太后当今陛下毁掉他们的民生,他们会更倾向士族。

第一次,连容铮都觉得保皇派和华太党两方内耗才是燕国最大的祸患。

南镜地区就是他们内斗的后遗症。

千秋拓却自信道:“太子殿下一旦掌握了机会,说不定就能为南镜做点什么。”

容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