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容铮得势(第3/4页)
南镜王有独自处理的权力,只不过南镜王现在只是个摆设,容铮只是拿他当个借口,给了南镜王一点甜头,直接杀了这批人。
之后通过南镜王之口,去禀告燕皇。
而这个消息首先被穆奉截获,他收到消息时,心里很清楚陛下在南镜已经失去主导权了,除非陛下派人攻打南镜,否则只有看着太子接收了那地方的权力。
那里的人现在只听太子的,即便是陛下也无法完全命令不听话的人。
尤其是辽国有意离间太子和陛下。
穆奉同样清楚李偲的目的,只不过,李偲的算盘打的精明,他却不知道实际情况。其实太子和陛下早就心生间隙,从前是面和心不和,现在太子一朝得势,恐怕等回京后,样子都懒得装下去。
太子既然赌赢了,那陛下是时候也该让一步了。
穆奉就亲自带着书信回京城。
南州城现在热闹非凡,大量的辽兵开始撤出燕人的地区,而燕辽混合区却多了辽人。
容铮得知李琴的小动作,她只是一笑了之,反而是送了不少当地的读书人去教辽人的孩子学知识。
李琴得知容铮非但没有计较反而送读书人教育辽人,她不禁心生佩服太子的远见。
就连她自己都是从小学中原文化,读中原文祖的书,习中原之礼,这一点她是无法避开的。一旦辽人学了中原的文化,入了中原的礼,到时候辽人的身份意识就模糊了,然后会下意识去认同更强大的文化。
李琴并没有去阻止,相反她还鼓励辽人多读书,也保持自己的优势,尤其是骑兵养马,还有一些辽民优秀的民俗。
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南镜就在两种文化的交织下,变成了既开放开明,又异常富庶的地方。
让南镜这个被视为半蛮的地方,教育出了不少人才,最后为大燕所用。
现在南镜的局势多少都安定了。
容铮突然想起李琴之前给她看过的南镜贫困的地区。
她便放出风声说是有意要建设燕辽两区,然后果然有不少的生意人慕名前来,想协助她救济穷人。
当地的富户还以为只是设粥棚,但却没想到是出钱修路,并且还要开创南镜商会,会长定为慕容甫,副会长是李琴。
其实会长就是个摆设真正决定的人还是容铮。
倒是慕容甫高兴的不得了,觉得自己很受皇兄的重视,要为她赴汤蹈火,让李琴看着这个被利用的蠢丈夫,都觉得不忍直视了。
不过慕容甫确实幸运,当他成亲后第十天,京城来了圣旨,燕皇慕晋深封他为燕来王,本来燕来王是要改南镜王的爵号,结果因为容铮出面争取,千秋拓为了让女婿在南镜多占一些甜头,就天天带着一帮朝廷命官请求为五皇子封王赏地。
还联合安国公,现在安国公在京城失事,安贵妃也不受宠了。安家上下都处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危机感上,现在千秋拓出面为太子站位,还带上了五皇子。只要五皇子有好处,安家的大小官员就趋之若鹜地为太子站位。
毕竟南镜可是块好地方,只要五皇子成为燕来王,迟早,南镜王一崩,南镜的所有主权就属于五皇子掌管了。
实际上,懂得人都知道,燕来王以后不过是太子旗下的一条腿,太子才是南镜的半个主人,剩下的半个则是李琴。
封赏到了南镜,大批的赏赐都让燕军用马车拉了过来。
其中赏赐的最多的还是书籍,农书,这补充了李琴在之前的遗憾。
而燕来王的称号戴在了慕容甫的头上,大家都得喊他一声燕来王。
其中得知燕来王的称号被夺走了,哭的最伤心的莫过于南镜王。只不过南镜王手下人少,子嗣又稀薄,估计等他去了,南镜王家族就成为了历史。
不过容铮给了南镜王一个承诺,那就是承诺南镜王子嗣可以再继承王位,只不过不再是亲王,而只是郡王。并且每年只出席南镜各种节日,宗庙。这无疑是完全架空了南镜王,让南镜王室彻底变成了一个吉祥物。
但要是南镜王不答应,就连吉祥物都当不了。当了吉祥物起码整个南镜还会供着南镜王,南镜王不愁吃不愁穿,还有专人的保护。
南镜该处理的已经处理完了。
容铮开始利用南镜王燕来王需要亲卫保护,而开始募兵,钱她是没有了,全部都由南镜识趣的人资助。
而李琴会出一部分粮食供给。毕竟容铮的利益不倒,她才能持之以恒地从容铮身上获取从燕国的好处。
于是在双方配合下,容铮总共募到一万三千人,容铮决定让周虎留下来帮自己训练这帮新兵。而幸存下来的燕军分别都升了官,牺牲的燕军则是立了烈士碑,还专门请人刻了这些烈士为南镜燕人战死,才有现在南镜燕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