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南镜收尾

这一天容铮和李琴说了很多东西, 关于怎么立商法限制垄断,怎么让钱在市场流通?

她说的那些都是比较正面向的东西。其余的并没有怎么教,而且短短的时间里也交不了太多。

容铮启程回去的最后一天, 她特地到燕军在南峰山建好的烈士碑, 亲自给那些牺牲的将士烧了一炷香, 并且她还规定在南镜开的学堂,统一将七月一日定为南镜的烈士日。

这里面还人道主义地埋了辽军的尸体, 辽军的人死的比燕军多, 如果不好好处理肯定在之后的时间里给燕辽两军制造摩擦。

不过, 这一切已经有了个交代。

容铮和李琴已经联手将所有的罪过都推给了大王子李凯,并且还是尊称那些牺牲的辽军为一句勇士, 只不过这些死掉的辽军比较惨,由于辽军没有统计他们的名字, 所以只能做成一块公墓挤在一起, 不像燕军那样每个人都有名字,每个人都刻着来自哪里,然后每年还有单属于这些烈士的纪念日。

到时候南镜的孩童们会给这些烈士们扫墓, 缅怀他们,并传承这些烈士为大燕挺身而出的精神。

容铮的这个举动,无疑是再次凝聚了南镜的民心, 也许燕商没几个有骨气的, 但燕民一定是爱自己的国度。

容铮带着周虎巡视着还在训练的士兵们,偌大的校场上没有坚韧的地砖,只有沙土铺着,大家都在这里滚打摸爬,有充足的军粮有充足的水果,所以训练即便再苦, 很多人都是带着欣喜的笑容。

她特地去后厨检查了菜的种类,目前总共有十七种,胡萝卜,白萝卜,豆芽南方蔬菜,葫芦瓜等等。

南方最不缺这些蔬菜的种植,还有每天早上运来的鸡蛋,豆浆,水果,每天每人一个份量。

而燕军新兵总共有一万八千人,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军粮来维持,容铮暂时不担心南镜缺粮,如今燕商在做生意,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会一起为新兵们支出这批钱,同样的她暂时也睁只眼闭只眼让这军商暂时性的合作。

周虎是不懂这些东西了,慕容甫也不怎么会做生意,所以容铮特地在沈立林给她的名单里找到了一个沈家的官,沈康。

容铮已经安排沈康负责商会和军队的协调,对方对这些事情处理的得心应手算是个优秀的人才。

她见过这个沈康,人长得斯斯文文,因为是庶子所以他才会被派到这里来的,而且一来就是十年再也没回去过京城。

沈康一家人也举家搬迁到南镜陪着他。

而且在原著里沈康日后会成为李琴身边的幕僚,亲手为她协调南镜辽区的民生经济。

既然容铮有意将李琴导上正轨,不单单是要让她自己自觉,还得让李琴身边的人指正她。

于是,沈康作为新的公衙县令上任了。

容铮本以为沈康上任辽人肯定会闹一波,结果没想到辽人还主动在沈康上任的时候送礼,看来她确实没选错人,起码这人可以充当燕辽两地冲突的话事人。

容铮放心了。她也没有召见沈康,因为她已经没有时间拉拢此人了,更别说定沈康为南镜公衙县令,也只是她临时抽出手来任命的。

刚好,李琴得知此事后,她开始注意到沈康这个人在燕辽两地的声望,于是当场接见了沈康。

果不其然,沈康再出辽宫时,他已经被李琴任命双职,担任辽民布政使,也就是作为管理辽区的代理人。

这个决定非但没有引起辽国新贵的反感,反而新贵们还去祝贺沈康。

看来在这方面沈康确实是个人才。

容铮在手下人收拾好行李后,她看着地上一个个李琴作为回礼的箱子,开始被燕军搬进了不同的马车上,闲来无事时,她在旁边随意翻了一下发现里面的东西,不是皮革,就是一些弓箭还有成人像的金象,金象大概有二十公分高,她摸了摸感觉这古代的金子就是份量足,要是随便砸人,说不定金子砸死人都不出奇。

她在这里摸着金子,嘴上却喊着穷:“这些金象卖掉的话,可能还不够燕军三天的口粮。”

千秋燕知道她现在私下有了那么多士兵,一张张都是嘴,停一天口粮都有可能闹出什么事端来。

于是她建议道:“南镜的士兵多数是本地人,殿下如果财政不足倒不如让士兵在每年规定春耕时,收谷时主动下乡帮忙,尤其是在各地来往的生意,大可派兵护送,一来可以加强地方治安,二来还可以减轻负担。”

至于护送商人去做生意,商人知道自己吃了安保这个福利,肯定会老老实实交钱。

容铮经她这么一提醒,忽然有了很多为军队谋点赚钱生意的手段。

她立即找来周虎,告诉他,让军队们在保持治安的同时,并且严令禁止每家每户士族超过五人护院,如若违反就以军令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