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容铮突然富了(第2/3页)

这才是黄禹觉得殿下贵人多忘事的时候,那位叫周虎的将军还交了一封信给他。

他现在还收着,于是,他趁这次机会将信交给了容铮。

容铮打开信一看,里面全都是收入清单,总共十页纸那么厚,上面写着她的商市计划还吸引了小国商人前来入住南镜,当时李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想写信问她。

但由于殿下之前教过李琴如何带动消费,多促进消费才是让银子流通的关键。

于是,她让小国的商品进市,并且以八折给他们优惠,凡是花钱超过一千两的,都可以先购买。

结果小国的商人转头就大量收购大燕的日常用品,比如椅子簸箕,陶器瓷器茶叶,布等等,拿回他们国内就一售而空了。

李琴见他们买的太多,导致南镜也缺货,于是她就提高十倍的价格限购,还以为这些商人会就此退下。

结果买的商人更多了,甚至还出现一种黄牛,高价贩卖。

容铮还听李琴在信内说,她的一个举动提高价格,直接导致五个小国对茶叶瓷器,布之类的东西出口不够,然后大燕在他们那的稀罕物就涨价了,还被他们二手以更高价转卖了。

随即她就试验再开放一波,以十五倍的价格,但不限购,结果更多人来抢货了。并且他们的货物已经流通海洋八个小国。

海上最需要的就是陆上的东西。

于是李琴用太子所说的贸易契约,她决定与这些小国签订贸易契约,让他们加入商市计划,邀请他们入驻南镜,并且规定每年要给多少商业税,码头税,现在从太子回朝后的二个月里,他们已经初有收获。

容铮没想到李琴那么快能运用起她教的东西,她便看了最后一页信纸,上面写的就是水关,水运,陆运,陆关,总共收获三百万两。

水路利润一百六十万两,陆运是一百四十万。

果然走水路赚取的利润更高。

而水路有周虎亲自带着新兵镇守,所以一路非常安全,看来当初她安排周虎是个正确的决定。

只不过,才二个月时间,就赚了三百万两,简直比大燕的农税还要高几个层次,也难怪她开口说南镜,大臣们都趋之若鹜。

她还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富。

只是两个月没关注南镜,南镜就已经给她赚了那么多钱。

容铮忽然觉得自己富了。

她算了一把,二个月三百万,十二个月岂不是一千二百万,而且这还是是初期的利润,以后利润会越来越高。

大燕国库一年收入也不过一千万左右,总共十八个省府,结果还不如一个南镜的创收来的多。

容铮本该高兴的,但她却叹气了。

让黄禹有些不解道:“殿下,明明该高兴的事情,为何您还不高兴?”

容铮道:“孤是在叹息,叹息大燕实在太落后了。”

黄禹无语了,反正他是不懂就跟神仙一样撒豆成兵的殿下是怎么想的了。反正南镜越富,殿下的腰袋子就越鼓,那以后殿下在朝中就越有话语权。

说到话语权。

黄禹忍不住请示到:“太子殿下,我们已经关了东宫半年了,是否该重新开放?换一批新人?”

容铮觉得东宫没必要变,但有一点她却不得不不考虑了,人流流动,东宫是越稳定越好,但是自从发生苏庆那件事,她心知只要某些人有心,东宫仍旧是容易被无孔不入的地方。

于是,她答应了开放东宫大门,但要严格管制。

她也打算招贤纳才了。

只不过,这一切要等安内攘外再动手也不迟。

然而她的一个决定,事情发展的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

容铮原以为什么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她也习惯于先制定计划,但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准确来说,运气一来,她即便再怎么会算计仍会被掉下的馅饼给砸晕。

第一天,容铮本来要出东宫去往丞相府,结果门口堵了一群儒服书生,他们自愿归附东宫门下,并且宣称只愿意投靠她。

而且这些儒服书生很多都是在文人圣坛有地位的人,甚至还有一批庶吉士,这些几乎是朝廷后生潜力军。

容铮没有明确答应,她的态度仍旧十分模糊。一来,她是想保护他们,毕竟自己还受慕晋深的打压,还有太后暗中对她做的手脚。二来,她迟早会广招贤士,派往五湖四海为她的建设做准备。

第二天,农贸重镇的计划已经有了初步样板。

六部一出常态没有互相争抢是谁的功劳,他们反而客客气气地等她先过目再决定,于是,她收到了六份计划,每一份都有特色,但基本有一条太、祖、走过的旧路归纳于此。

她看了一圈发现兵部为首的计划书,既简单明了又不复杂,还考虑到了交通,还制定了十县坐地面积,位置,甚至是有弃林造路,依赖桃花县输送米粮的想法。